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1)人口情况
我叫吴昆厚,土改之前我家里有五口人,我爸爸、我妈妈、我和我妻子,还有我的大女儿。那个时候我十八九岁,我爸爸妈妈三四十岁,我的大女儿刚出生不久。
(2)劳动力情况
我家里有四个劳动力,我爸爸、我妈妈、我,还有我妻子,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家里的劳动力够用,四个劳动力供养五个人,那个时候的想法就是吃饱饭,没有其他的想法。
(3)负担情况
家里只有一个小孩,没有老人、病人和残疾人,所以家里负担不是很重。关键是家里有劳动力,能吃饱饭就可以,不会说有什么负担。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1)经济状况
土改前我家里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田里的水稻,我家里还会养两头猪,一头自己吃,一头卖,家庭的经济状况在我们壶丘村处于一般的位置。
(2)生活来源
我的生活来源就是家里会养一头猪去卖,当时的猪肉是五角九分钱一斤,卖一头猪也就是五十元左右。我偶尔还会出去帮别人家里做事,八角钱一天。当时我们没有做生意的想法,就是种好自己家里的这几亩田,有空闲的时候就去打零工。
(3)生活压力
我家里的生活压力一般,那个时候的人不像现在有各种压力,当时只要能吃饱饭就可以,不会想那么多。我家里也会借债,主要是向那些地主和富农借,借钱很少,一般都是借稻谷。借地主和富农的稻谷肯定要利息,他们就是剥削我们贫下中农。借债的利息我记不清楚,还款的期限就是一年。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1) 自有土地
我家自有的土地是有五六亩,田土都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就是种那五六亩田土,亩产比较低,一百斤左右一亩,维持生计的时间就是一年。交税就是交公粮,公粮就是直接交粮食,不会交钱,需要自己交过去。
(2)租佃情况
我没有租种过别人的田,没有租种族里的田,也没有租种地主家里的田。我家的成分被划为贫农,被人剥削,没有东西租出去。
(3)牲畜与农具
我家里有一头耕牛,自己买的小牛养大的,还养了猪。当时没有牛的农户就会去借牛,借本村人的牛就可以,但如果借外村人的牛,你就要去帮他家里做一天事情,他才会借给你。犁耙铲锹这些大型的农具我都有,但是只有一套,我家里还有一辆搞水车。
(4)生产合作
我们会和其他人换工,主要就是和隔壁邻居还有本村人换,不会和外村人换。技术工和普通工在种田的时候换工一样,但是他来你家里做技术需要直接给钱,如果是种田技术工和普通工换工也是一天换一天。换工一般都是女工和女工换,男工和男工换,偶尔也会有男工和女工换,但是女工和男工是不对等的,有时候两天女工换一天男工,或者一天半女工换一天男工。平时和农忙换工一样,没有区别。人工和牛换工只有在外村有,一天人工换一天牛工。当时我们这里有帮扶组织,帮扶组织是临时成立的,几家几户关系比较好的组织起来,具体多少人我记不清。
(5)请工情况
土改之前我家里会请工,但请得少,一般就是请一个。请工很少请外村人,几乎都是本村人。我记得当时请一天要八角钱,请工需要付工钱,换工就不需要。
(6)族田
我们这里有族田,族田就租给别人种,然后收取租金,宗族就拿收取的租金来办公共事业,比如说烧包[45]之类的公共活动。我家里没有租种宗族里的田,发生灾荒什么的宗族不会救济。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1)租佃关系
我没有雇工,也没有租别人的东西,所以不存在这种情况。
(2)农户关系
土改之前我与其他村民的关系比较好,与富裕农民的关系不怎么好,他们看不起我们,我们和他们也没有什么来往。贫富差距很大,地主主要是靠剥削我们,自己不会去做事,我们累死累活还有时候吃不饱饭,贫富差距很大的。
(3)宗族关系
我和宗族长老的关系也就是这样,有事情就去找族长,平时来往得较少。与宗族成员的关系还是很好,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我们这里又几乎都是姓吴的,大家都是自家人。遇到灾荒或者家中有困难,宗族没有救济,宗族里的开支主要是用来办公共事业。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1)对土地的愿望
我当时没有想买土地的想法,这里的土地质量不太好,更没有买土地的想法。
(2)对土地的看法
我没有觉得自己比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地位高一些,大家都是凭劳动生活。
(3)对土改的反应
我不担忧土改,反正家里什么都没有。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1)工作队进村
工作队是1950年冬天来我们这里。工作队就是一个组,大概有七八个人,他们都是县里派下来的。
(2)土改宣传
我参加了宣传土改的会议,但是我没有在会议上发言,那个时候发言的人要是干部才可以,我没有当干部。对于土改的政策我听不太懂,就是知道要分田和分东西,还有斗地主。
(3)扎根串连
土改工作队会一家一户下来调查,每家每户都会核查。我参加了贫雇农的串连,是工作队组织的,只有贫农和雇农才可以参加,中农、富农、地主不能参加。我不是土改积极分子,但是当时有评选土改积极分子这项活动。我们这里成立了贫农团,还成立一个农会,我是农会的成员。
2.划分阶级成分
(1)土改成分
土改我家里的成分是贫农,我认同自己的成分,因为有一个划阶级的书来核算,他划算到我是贫农,我就是贫农,我也就接受。没有人有不同的意见。
(2)成分划分
划分成分是工作队和农会一起划分。工作队对我们这里不熟悉,很难知道我们这里具体的情况,所以农会就协助工作队划分成分。划分地主要多少钱和多少财产我记不清,我就知道是有一本阶级书来套,套到了他是地主就是地主。地主的成分划分主要是看其剥削程度。
(3)划分结果
阶级的划分是划分了两次。我们这里划了四户地主,一户富农,两户上中农,两户雇农,其他的就是贫农和中农。我们这没有划死地主,他爸爸是地主,他的儿子就也是地主。我们这不会划过去的祖先是死地主。
3.挖苦根,斗地主
(1)挖苦根
我们肯定会批斗地主,批斗的次数我记不清。批斗地主的数量就是划分的那四个,有几个地主就批斗几个。当时还召开了诉苦大会,开诉苦大会时,工作队的成员或者村干部先发言,发完言大家就开始诉苦,说什么时候地主剥削了他什么。还算了剥削账,有一个专门的账本来计算什么地主剥削了他多少东西。
(2)斗地主
我们这里会辱骂和殴打地主,我还记得大冬天用风车搅水搅到地主身上,要他把之前藏的东西拿出来,后来地主受不了也就把藏的东西说出来。我当时没有揭发地主的罪行,当时没有人敢公开为地主说好话,你公开为地主说好话就是走地主路线。暗地里替地主说好话的人肯定有,和地主关系好的就会同情地主,但也不会公开说。我们这没有划死地主也就没有批斗死地主。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1)没收土地和财产
没收地主的财产就是民兵连长直接去地主家里,把他家里的东西全部都没收,地主家里没有农具和耕牛,就是一些家具、被子、衣服和金器银器,这些东西全部都被没收。
(2)分配土地和财产
分配东西的时候召开了分配大会。我家里分到了三亩田,这三亩田不是特别好,但也不是特别差,就是一般的中田。村民分到土地的标准一样,按照家里有多少人来分,主要以人口为准。牲畜和农具我都没有分到,因为地主家里主要就是剥削我们,他的田主要是租给我们种,自己不会种,所以他们家里没有农具和耕牛。对于分到的东西我非常满意,当时我还分到了三间房子、一些被子和衣服,地主的衣服和被子都很好。水塘是公家的,没有分。族田都拿出来一起分给了大家,族山和族业也都分了,祠堂和祖屋主要分给了那些地主,地主的房屋都分给了其他人,地主就只能去祠堂里住。
(3)分配土地的过程
分配土地会集体看田,那个时候飞机拍过照后,工作队还会一块一块地去核算。土改的时候分配东西没有不公平的现象,那个时候的干部不敢贪污,也没有争执,工作队会自己调整好再分给我们,我们直接认领就行。
5.土改复查
(1)土改复查
土改不是1952年就是1953年结束,复查的时候清查了漏网地主,但是没有清查出地主,成分划错的这种情况也有,划错了就及时纠正过来。当时分完田土之后就发了土地证。土地证上就标明了你有几亩土地,你有几亩田,你有几间房,位置在哪等这些都标记在土地证上。
(2)查田定产
我们这里组织了查田定产。当时定的产量是一片一片来定,我记得我家里的产量定得最多的一亩是两百斤,定的还比较合理。公粮的标准也定了,我们这里交公粮的标准大概是二三十斤一亩,公粮的负担不是很大。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1)生产情况
土改后我家里有九亩田,比土改之前增加了三亩,土地能够维持我家里的生活。我家里主要种了一些水稻、大豆、花生和芝麻等农作物。水稻的产量和土改之前差不多,其他农作物的产量我没有估计。产量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没有肥料,产量很难增加。
(2)生产合作
土改之后我家里的劳动力够用,因为我家里有四个劳动力。后来还参加了互助组,互助组和换工的形式差不多。土改之后的互助组是临时成立的。我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没有什么困难,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种田的技术一辈传给一辈。
(3)收成情况
我家每年上缴的公粮需要一百多斤,都是我自己担过去,当时上缴粮食的种类就是水稻,水稻就是种植一季,一年就种一次。上缴公粮后,粮食还剩多少我不清楚,但是够吃。
(4)生产热情
土改之后我们种地的热情比以前高了很多,分到了土地,做事不受压迫。
(5)土地买卖
我没有租种别人的土地,土改之后就没有租别人的土地,当时每家每户都有田土。不过解放前确实有租种和买卖土地。土改后就不复存在,所以我没有卖出土地,也没有买进土地。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1)生活变化
土改之后的生活压力没有很大,那个时候主要就是小孩读书,其他的也没有什么压力。土改之后我们村的生活差距也没有以前那么大,因为地主和富农都打倒了,生活差距慢慢缩小。土改之后致富的信心比以前要强一些。
(2)收入变化
土改之后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收入来源,偶尔会去山上扛木头赚钱,去山上扛木头赚钱比干农业的工钱要高一些,最少的一天也有一元钱。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1)农户关系
土改之后我的身份地位没有很大的变化,还是和以前一样,土改之后我与村民的关系也就是这样,关系还是很不错的。我与地主富农的关系不是很好,刚开始的时候都要远离他们,不会和他们讲话,现在好很多了,但是关系也没有很融洽,就是差不多。
(2)村户关系
土改后不会说因为划的成分和谁来往,都是和之前一样,保持着原来的人际关系。土改之后我与村干部的关系也就是这样,没有什么来往。土改后我与宗族成员的关系还是和以前一样,比较好,都是自家人,和宗族长老的关系就一般。
(3)土地观
当时我家里分到了三亩田,生活比以前好过很多,土地是农民的根本。
(4)人际观
土改后我们这里的宗族关系虽然存在,但基本上也没有什么来往。以前宗族的事情现在都有干部来管理。土改之后我有一点觉得自己的地位比地主和富农要高。
(5)社会观
土改后我会积极地去参加公共事业的建设,比如说修水渠和修路。
(6)土改观
对于土改我没有什么想说的,就是再也不用受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4.土地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1)生产资料入社
互助组我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组的,初级社是1956年成立的,高级社我也记不清,初级社和高级社两个时间段没有明确的界限。我是自愿加入合作社。入社时我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入社了。
(2)对集体化的认识
集体化肯定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总而言之我觉得集体化的效率还要更高一些。
(3)对土改的再认识
入社之后我并没有觉得之前的土改白搞了,也没有“自己的土地又没了”的感觉,上面怎么说就怎么做,跟着政府走,跟着上面走就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