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我叫黄景生,1931年出生,祖籍辽宁省沈阳市。1939年开始读书,一共读了四年书,小学文化水平,我从十五岁开始便和父亲在一起做木匠活。后于1948年春天结婚,共有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土改之前,我家里共有七口人,分别是我和三个兄弟、妹妹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土改以前去世了。我家里人都是靠种地为生,家里一共有五垧地,基本能够满足自家人的日常食用。我父亲是木匠,平时通过给老百姓收拾农具、车辆等赚钱。我们家的劳动力有两个,分别是我和我的父亲,我和父亲虽然干活时比较吃力,但是家中一直没有雇用过劳动力。土改之前家里的小孩分别是我的弟弟和妹妹们,一共有五个孩子。我家没有病人和残疾人,也没有老人,因此我家的生活负担不是很大,但是家里挣的钱只够自家吃喝,没有其余的闲钱。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土改之前,我们家里的所有人都是农民,都以种地为生,主要的经济来源也来自自家的耕地。我的父亲是木匠,他掌握修车、修农具等手艺,平时能够为家里赚取一些零花钱。我家的经济状况在村里属于中等水平,定的成分也都是中农,各方面均处于中间。家里没有经营过其他副业,只养了几只鸡、鸭、鹅,它们仅够自己食用。我家始终没有地主、富农成分的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我家一共有五垧地,均是小亩标准的耕地,家里饲养了一头牛和一匹马,用来满足耕种需求。我家不算很富裕,但也没有很大的生活压力,除去家中吃喝等主要花销,我家里不用借债,也很少从其他农民借钱。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之前,我家里有小亩的五垧地,这些耕地都是家里老一辈人通过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们一家人都十分珍惜这些土地资源。在土改之前我们家还没有种植玉米,主要种植高粱和谷子,有时还会种一些豆子。我家的亩产并不多,一垧地只能打三石粮食,即一千五百斤左右,亩产不足两百斤。国家到了秋天还要收取公粮,具体数字我记不清楚,每次均要上交粮食,不用交现金。但是每次都要自己赶车送到新民县内,政府会给一些布料作为报酬。

我家的农具很多,主要有铁锹、锄头、小镐等,基本的农具都具备,家里还有一头牛和一匹马,这些农具和牲畜均靠自己购买得来,我家里没有和外人合养过牲畜。对于没有牲畜的农户,他们一般需要租或者借牲口来解决自家的牲口紧缺问题。我家里参加过换工,有时别的家户没有农具,他们就帮我家来种地,我家把农具再借给他们;有时则互相交换人力,即男劳动力之间互相帮助,干活之前均在自家吃饭即可,不用去换工家里吃饭。我家在土改之前没有参加过互助小组或者帮扶结对子,这些都是土改之后的事情;家里也没有雇工或者请工。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我家在土改之前没有租佃过土地,都是自给自足,家里属于中农水平,也没有借过外债。如果村民需要我家帮忙,我们都会热情帮助他们。因此家里和其他农民的关系都不错,但是和有钱人的接触不多。我认为有钱人与普通人的生活差距比较大,有钱人每天吃饭都有炒菜,我们一般家庭基本吃不起,除非农忙时节我们在中午会吃一些好饭菜,早晚的饭菜都很一般。东北地区虽然没有大的宗族,但是我家和亲戚之间的关系都很好,谁家有困难都会互相帮忙,比如家里盖房子、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会帮忙;我们家也会热心帮助自己的亲戚,我觉得这些事情都是互相的,你对我好我才能对你好。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我始终认为土地多更好,我们对土地的情感也很深,但家里始终没有闲钱买地。虽然大户有许多耕地,但是也不是一下子就有那么多,他们的土地也是依靠时间积攒才逐渐变多,每当秋天产下粮食之后,大户就会开始买地;而对于村里的穷户,他们如果没有好的收成,就只能卖地求活;对于一点土地都没有的穷户,他们只能去扛活生存,我即便可怜他们也没有用,我家的实力也无法去帮助他人,但是我没有觉得自己比没有土地的人地位高,我认为每个人都平等。我很赞同土改这件事情,也很开心能够土改,因为地主的土地被平分之后困难户便有了土地、房屋,大伙都有饭吃、都有房住。在土改之前我没有对土改这事产生过怀疑,虽然有些事情不太懂,但是工作队来了之后进行了宣传,我对土改的事情逐渐加深了了解。经过工作队的工作,我也逐渐知道了共产党,知道了共产党的好,他们给穷人分地、分财产,穷人就不再困难,我认为我们都应该感谢共产党。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工作队进村的时间大约在1947年,这些工作人员都是从沈阳来的,人数大概在十到二十人左右。他们在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进行过多宣传,等到快要开展土改的时候他们才宣传。扎根串连的事情存在,反正大伙都愿意土改,没有特殊的看法。对于农会这件事情我记不清楚,但农会确实存在,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主要由农会和干部们在一起研究,但我们有参与过。

2.划分阶级成分

土改的时候我是中农成分,家人们也都是中农成分。对于划成分这件事情,我们都没有什么话语权,主要由工作组做主,他们在展开工作的时候也要依据实情,不能随意给农民们划分。工作组的工作也很认真,因此只进行了一次阶级划分工作。所以我和家人都认可中农成分,外人对我们的成分也没有任何异议。村里划分阶级的标准即如果人均达到六亩耕地,这便属于中农,以此为核心对农民的成分进行划分。我家的土地属于小亩,因此工作组给我家定的成分为中农,我很认可。

3.挖苦根,斗地主

我们村里有挖苦根、斗地主的情况,批斗地主的次数也很多,很多恶霸地主还要被揍,比如三面船的陈焕南,他就是典型的恶霸地主,最终被枪毙。我们这里也开过公审大会,工作队的成员会把村里的贫下中农都叫去开会,之后再对恶霸地主进行批斗。我没有给地主求过情,我和他们的接触一直很少,我家里也没有受过他们的救济,因此我不会去给他们说好话。我也没有揭发过地主的罪行,他们并没有剥削过我。对于别人是否给地主说好话的情况我不太了解,如果有这样的人存在,他们也一定受过地主的好处或者是地主家里的亲属。我家里的亲戚没有人是地主或者富农,我们的情况基本类似,大部分均为中农成分。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没收土地财产是按照家业进行计算,农民会把没收的土地、财产等集中在一起,再计算贫雇农的人数,之后再按照比例进行划分。我家属于中农,没有得到任何土地、财产,而且我也没有参与到没收地主财产的工作中。分配土地和财产都有标准,不能胡乱划分。划分土地的时候组织过集体看田、插标、立界等,农民会有专职的干部管理这些事情。对于干部是否贪污、腐败,我不是十分清楚,没有听说过干部贪污、腐败的事情;而且农民们在分东西的时候没有争吵,因为农民会的前期工作做得很细致,都是按照比例进行划分,所以农民只要服从安排即可。

5.土改复查

土改大概在1948年春天结束,对于土地复查的事情我不是十分清楚,清查漏网地主的事情也没有听说过。划错成分之后再纠正的事情倒是有,我家就发生过,解放时我们家是中农,等成立生产队以后把我们家又评为富农了,主要是因为我父亲是木匠,他收过两个徒弟,组织认为我们家存在剥削劳动力的情况,但是徒弟根本不应该算剥削,等到生产队解体之后我家才申冤成功。我们这里发了土地证,上面记录着自家耕地的位置以及土地的亩数等重要信息。村里进行过查田定产,每年要交一定数量的公粮,我家的压力比较大,剩下的粮食数量基本在一半左右,我家仅够维持生活。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里还是有五垧地,没往出分地也没往家里进地,中农属于里外不动。我家的老人以前买了一些地,经过不断积攒,到我这辈子时一共继承了五垧地。我在土改之后也没想过要买地,这些田地够一家人生活即可,除去交公粮还能剩下一半粮食,基本满足全家食用,而且我平时还会做木匠活贴补家用。土改之后我家里也是种植高粱,等到解放以后我家才开始种植苞米,粮食产量也有所提高。土改之后我家的劳动力够用,但也参加了互助小组,谁愿意参加都可以参加,政府也不会强求你。如果在农业生产经营方面有困难,就得靠自己慢慢解决,都得凭自己的能力渡过难关。土改之后,我的生产热情有所提高,因为只要安心种地就行,没有人会欺负我们,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变好。对于家里的土地我十分珍惜,始终没有卖过土地,但也没有买过土地。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土改之后自家的生活没有很大变化,还是一样的干活吃饭,我为了这个家每天起早贪黑干活,没有什么私心。家里的收入变化不大,仍旧依靠做木匠活维持家中的零花钱开销,除此之外家里便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村里农户之间的生活差距也不太大,生活水平都差不多少。每家每户都想着过自己的日子,都很任劳任怨。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和其他农户之间的关系还是一样,原先关系好的还是比较好,原先关系一般的还是一般。我家始终和地富之间的关系不太紧密,彼此之间很少联络。对于村里的干部,我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一般,但是如果家里发生了事情去找他们解决,他们还是会帮忙的。我家和亲戚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在有事情的时候都会互相帮忙。村民之间的关系有所好转,地主富农和普通百姓一样,他们再也不能趾高气扬地说话。村里的风气在土改之后也逐渐变好,因为没有人剥削劳动力,村里的生活也变得逐渐太平。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土改之后,我们的观念还是有变化。在土地观这方面,我们普通百姓都很高兴,尤其是贫雇农更加开心,因为他们不用再扛年头,也不再受别人的剥削和压迫,土地改革让我们每个人变得平等。我认为土改时分地和土地承包时分地都差不多,因为土地都归农民自己所有,自己想种植哪种作物便种植哪种作物,我们在生产、生活方面都比较自由。在人际交往这方面,我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谁也不比谁高一头或者矮一头,村民之间也都是正常交往。即便是地主家庭,我们也没有瞧不起他们,并没有觉得比他们地位高。土改之后,我家出工的时候比较多,比如去挑河堤、修路等,我们家都是按时出工,没有半点懈怠。总之,土改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便是农民的生活有保障,每个人都有土地,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听从党的号召。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大概是在土改之后开始成立互助组,应该在1952年左右,之后紧接着便成立了初级社以及高级社。在入社的时候我家里的工具全部上交,因为在自己家放着也没有用,把它们入社了之后还能继续使用。但是村里也有细心的农民,他们自己留下一些农具以备它用。在生产队的时候不能打很多粮食,很多土地也都被浪费,人们干活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我认为还是土地归自己比较好,这样在干活的时候也比较有劲头。对于土改分田这件事情,我认为并没有白搞,它确实让农民得到了土地,享受到了一段时日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