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分阶段整理

二 分阶段整理

(一)土改的基础和背景

1.土改前的家庭基本情况

我于1940年出生,祖籍浙江省绍兴市。我家在土改之前共有七口人,分别是我的父亲、母亲以及我和四个兄弟姐妹。我父亲的身体一直不好,他不能做农活,一大家人都指望我劳动赚钱,我是家里最辛苦、最受累的孩子。我家很穷,村里的干部很照顾我,他看我家没有柴火烧,便给我一车地瓜秧让我家烧火做饭,我很感谢村里的干部。因此,我家只有我一个劳动力,我父亲是气管炎干不了活,我妈这个人很菜[16],眼神也不好,在队里干活时让她薅草,结果却把秧苗全部薅掉了,她只能在家做一些家务活。我家虽然只有我一个劳动力,但是也没有雇用过工人。家里即便没有丧失劳动力的老人或者残疾人,但是家庭的生活负担依旧很重,凡事全凭我一人扛[17]

2.土改前的家庭经济情况

土改之前我们全家人都是依靠种地为生,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土改之前家里没有人外出打工,经济状况很不好,在村里属于下等水平。我每年都要出去给别人家扛年头,十分辛苦。在冬天的时候有时会在家猫冬,等到其他季节基本都在干活,只为了维持生活。我家里十分困难,没有任何副业,家里只养过三到四只鸡鸭鹅。土改之前家里生活压力很大,生活开销基本在吃和穿两方面,吃的粮食基本是自家产的,穿的衣服很差,我记得布料两毛八分钱一尺的白花旗布,做出的衣服裤子只要一洗就会掉色,而且穿的衣物都是补丁摞补丁。我家里一年一般只吃一到两顿饺子,只有当家人才能上桌,小孩们都不能上桌吃饭。我家里虽然困难,但也没有从别人借钱,更没有借过高利贷。高利贷属于驴打滚,即利滚利,欠的钱只会越来越多,只会让穷人越来越穷,有钱人越来越有钱。

3.土改前的土地经营情况

我家的土地基本靠祖辈留下来,大概只有半天地。除此之外,还给我们留下了七棵树。我家里主要的作物便是高粱、谷子,每棵秧苗之间的距离很远,一垧好地只能打三千斤粮食,不好的土地产量更低。我家没有资本租地,家里没有一分闲钱,更没有买过土地。村里的地主生活也不富裕,他们家也吃不起豆腐,一块豆腐分四瓣来吃。我听说我们这的一家地主儿媳妇吃了小豆腐还被挨骂过,因为这个地主觉得小豆腐费豆面子。地主也会摆谱,总会在桌上放几个菜,但他不舍得吃,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就自己吃几口,只为了让别人说自家有钱,图个好名声而已。

我家在土改之前没有牲口,也养活不起牲口。自己家种地的时候基本去雇别人家的牲口,我家连拉架子都没有,干活用的犁杖都是自己亲自扛到地里。农具只有一个锄头、一个犁杖,种地的时候自己拿着漏斗或者葫芦点种子,日子过得实在困难。我家里没有和别人搭过套,因为家里什么都没有,没办法去搭套。搭套也有讲究,即两家都要有牲口、农具,之后在一起干活。

4.土改前的社会交往情况

我家没有租过土地,遇到困难、灾荒的时候都靠自己解决,整体大环境都是如此,我们国家也很困难。我和村里其他村民的关系都可以,有事情求助他们帮忙的时候,他们也会帮忙,并不会爱搭不理。我家和有钱人的关系一般,即便我给大户打工,但是我们之间也只是雇用关系,平时有事并不会去找他们解决。我家有红白喜事时他们不会来参加,地主、富农家里有事时我也不去随礼。有钱人和普通人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有钱人能吃好饭菜、能攒钱买地,我们穷人什么都没有。我和家庭成员关系都挺好,我们这里没有大家族、大族长,南方那里有,我和亲戚的关系都不错。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很挺好,我管村里的村长叫大叔,他看我实在可怜,多次帮助我解决困难。

5.土改前的土地观念

我也想多拥有一些土地,但是家里没有条件,我也没有任何办法。地主或者大户能有那么多地,我只能说他们有能耐,他们也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得来的。我认为贫富差距总是存在,穷人很难翻身。我一直都盼望着土改,因为土改之后我会分到土地,否则我得一直给别人扛年头。对于土改这项政策我没有疑问,我相信共产党的领导,如果不解放的话我们还是要遭受压迫。我们这里虽然没有刘文彩那样的大地主,但是在东北地区越往北,那里的农民受的压迫就越多,我们这里虽然压迫不是很严重,但是我的日子实在过得太辛苦,我十分期待土改的到来。

(二)土改的过程和经历

1.访贫问苦,扎根串连

土改工作队来过村里,具体的时间和人数我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工作人员下来之后进行了土改宣传,还总是召开会议。我们这里没有扎根串连,工作人员都去村上了解情况,村干部也很实在,他们把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进行上报。我们这里成立了贫农团,总是召开会议,我家属于雇农,我父亲的腿脚不好,所以他总是让我去开会,我这个人比较腼腆,从来没有在会上进行过发言。我记得村里的地主、富农都不能去参加会议,只有我们这些贫下中农才可以参加。

2.划分阶级成分

我家里人均是雇农成分,这个成分是工作队的成员给我家划的。划分成分的时候都有杠,村里的村民都被划分为雇农、贫农、中农、富农和地主等,划分的具体标准要依据人口数量、土地数量、车马情况以及财产等,需要做一个综合的评估,不能随意划成分。我们家的成分很符合实际,我的家人包括外人都没有任何意见,大家都表示赞同。我们村里划成分只划了一回,地主大概有三个,他们在土改以前都没有分家,家族大、地多、雇人也多,因此便被评了地主。

3.挖苦根,斗地主

村里没有开过公审大会,只是开过批斗大会。土改时期斗地主的事情我记得不是很清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倒是总斗地主,我们村的一个地主被人用皮带打,身上都是红色的血痕,最后死在了半路,还有的地主被拔胡子,他们的后果也很惨。贫雇农一般不去斗地主,主要是村里的小混混去斗。我没听说村民公开为地主说好话,也没有听说过背地里为地主说好话,大家都不敢做这种事情,一旦为地主求情容易被当成反革命分子。

4.没收和分配土地、财产

土地改革期间,地主的土地、财产、房屋都被没收了,这些地主不敢有怨言,即便不满也不得不配合,否则将会被批斗。分配土地和财产的时候也有标准,基本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分配。中农属于里不出外不进,不分他们的东西也不给他们东西。村里的贫雇农则都参与了分配,每人基本分得七到八亩耕地,这些土地都是好地和孬地搭配着分,每家每户都是一样,没什么差异。我家没有分到牲口和农具,因为我家的情况在村里不是最糟糕的,我家还有一些土地并且有房子居住。村里的穷户有的没有土地也没有房子,他们得到房子之后都很开心,不管是正房、厢房,只要有住的地方就已经很好了。我们这里在分地的时候都需要丈量,干部们根本不敢贪污,村民之间也没有争执。

5.土改复查

土改结束的时间大概是在1948年左右,之后便给我们发了土地证,上面记录着我家的土地亩数和方位等。村里没有进行过土地复查,也没有人被划错成分,外村倒是有划错成分的情况。

村里进行过查田定产,每年都要预估产量,每家每户的亩产都差不多,基本在二百斤左右。我认为估计的产量也比较合理,我们家在交公粮的时候都可以承受,压力不是很大。

(三)土改的结果和影响

1.土改后的土地经营情况

土改之后家里每个人多了七八亩地,这就足够一家人生活了。我家在土改刚结束之后仍然选择种高粱,等到1958年左右开始种植苞米,粮食产量也在逐渐上升,家里的人基本不再挨饿。土改之后我家的劳动力基本够用,因为我的弟弟们也都成年,他们能跟着我一起去地里做农活。我家没有人出去打工,等到后期入社时家里人都去公社干活,家里还有几分地的自留地,我也一并管理种植。我家参加了互助组,但是互助组属于临时性质,一两年之后便结束了。在小队干活的时候都要把粮食交给小队,之后再给我们分一些口粮。土改之后交的公粮基本都是苞米,家里很少种高粱、豆子。一开始交公粮的时候都要去县里交,我家的附近没有粮库,每次交公粮都要一大早去,当天回不来的话晚上要在县里住店。除去交公粮,家里很可以剩下一半粮食。我认为在土改之后我的生产热情逐渐变高,因为地多了之后能够多打粮食,但是家里没有余钱,根本买不起土地。

2.土改后的家庭生活情况

土改之后,我家在生活方面有一些变化,即吃穿不用愁。我始终没有外出打工,家庭收入全部来自于土地。我家在土改之后还是有很大的生活压力,家里的孩子小,并且需要念书,用钱的地方比较多。我穿的衣服一直有补丁,如果补丁坏了还要再缝上一块补丁。村里人生活的差距一直有,但也不算很大。我总是想着多劳多得,因此我发家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家里的生活比以前要好,比如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我家里能吃上大米白面。土改之后也没有打工的地方,家里的收入水平一直不是很高。

3.土改后的社会交往情况

我认为我自己只是干活的农民,没有地位一说。但我和其他农民之间的关系都挺好,和地主、富农之间基本很少来往。村里也讲究成分论,地主的后代很难娶媳妇。我和村里干部的关系都还行,毕竟村干部都是自己选出的,我有困难找他们帮忙也都会得到相应的帮助。我和家人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和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很好,没有发生过冲突。村庄的风气也比较正,没有干部贪污腐败,也没有寻衅滋事的农民。

4.土改后的观念变化情况

土改之后,我自己有了土地心情自然很高兴,对于我们庄稼人来说,只要有了土地就相当于有了靠山。土改让我和其他村民都一样,都平等,这是十分正确的事情。我认为土改的时候分地和土地承包的时候分地不一样,因为社会不同,人的观念也不同,土改的时候比较落后,而现在比较先进,比如原先只能种植高粱、玉米,而现在的作物品种比较多,而且不受限制。我始终不觉得地位比别人高,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土改之后我总去修路和河堤,刘屯这个地方我去过三回,主要是做挑河堤、抢修等工作;西甸子去过三回;王家山水库、沈北大堤等地我也都去过。这些地方去一次的时间在八天到十五天左右,每次都不固定。这些出工基本属于义务,最多给两三毛钱的菜金钱。我对党和国家都是好的看法,我只是一个雇农,国家能给我房子住,还有吃喝,我拥护党和国家。我对土改的印象很好,没有土改我就吃不饱饭,我根本无法养活一大家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干就能多挣,不能干就少挣,即多劳多得、不劳就不得的道理。而且哪次运动都很好,没有运动的话人们就不走正路。

5.土改对农业集体化的影响

互助组大概在1955年成立,成立两年之后又开始建立了初级社,即1957年左右,之后便是高级社。我记得在1960年的时候挨饿、吃大食堂,人们的生活很不好过。每次需要上交土地、农具时,我家都很积极,拥护政府的安排。在队里干活的时候我能挣取一些工分,进而缓解一下家庭压力。我认为还得自己种地比较好,自己种地的效率高,而集体化时期种地的效果并不好。拿现在来说,我的一垧地在前年打了一万八千斤粮食,对比我在小队干的这么多年,都没有现在一年挣的钱多。我记得在四两粮时期,我们每天吃窝窝头,它的中间有很大的窟窿,我们根本吃不饱。土改这件事情并没有白搞,它也有很多成绩,毕竟让我们平等了,所以我认为还是要跟着党走,只有这样才能过上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