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构式语法及其理论发展

一、构式语法的思想起源

二、构式语法的应用发展

第二节 构式承继及其研究综述

一、构式承继的理据性

二、构式承继的层级性

三、承继描写研究综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面向对象与语块替换

第一节 语块替换与语义因子激活

一、汉语“很NP”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词项语义因子的激活条件

第二节 语块替换与动词类型扩展

一、汉语双及物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动词类型的准入扩展

第三节 语块替换与范畴理据关联

一、汉语“X不到哪里去”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量幅范畴的理据关联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对象与语块移位

第一节 语块移位与结构源起

一、汉语NV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汉语NV的结构源起

第二节 语块移位与语义偏移

一、汉语自致使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受事论元前移与语义凸显

第三节 语块移位与语境适切

一、汉语“V起来”与其所在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V起来”的复句组构与情境识解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对象与语块隐现

第一节 语块隐现与句法象似性

一、汉语述补构式的粘合式与组合式

二、“得”字隐现的句法象似性

第二节 语块隐现与表达视角

一、汉语“非VP不可”与“非VP”构式

二、“不可”隐现的表达视角

第三节 语块隐现与推理方式

一、汉语断言推理“如果说”与非断言推理“如果说”

二、“说”字隐现的推理类别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接口与语义延伸

第一节 语义延伸与词项扩展

一、汉语“有X”构式的同构解析

二、“整体—部分”的隐喻映射与词项扩展

第二节 语义延伸与状态转换

一、汉语“NP(受)+VP(t)+QM”构式的计量形态

二、时间因素的隐喻映射与状态转换

第三节 语义延伸与图式变化

一、汉语“把”字句的主观处置表征

二、空间位移的隐喻映射与图式变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接口与语义对立

第一节 语义对立与句法限制

一、汉语词类的“有界”和“无界”对立

二、“有界—无界”对立与数量词隐现的句法限制

第二节 语义对立与语序制约

一、光杆名词前后置VP的“有定”和“无定”对立

二、“遍指—虚指”对立与疑问代词的语序限制

第三节 语义对立与范畴分化

一、形容词[±积极]对立的功能漂移

二、“X们”的语义寄生与宿主的范畴分化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面向接口与语义序列

第一节 语义序列与量差层级

一、“一M 比一M”的量属性

二、序列缺失与量差层级隐退

第二节 语义序列与整合层级

一、“有X无Y”的聚合性

二、序列生成与整合层级显现

第三节 语义序列与隐性层级

一、“都NP了,连NP都/也VP(否定)”的适配性

二、序列激活与隐性层级浮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面向切面与语用接受度

第一节 目标的可及度与指别度

一、“参照体—目标”构式的“N的V”和“NP之VP”

二、N的指别度强弱

第二节 言者视角与听者视角

一、言者与听者的错位现象

二、错位现象的倾向性解析

第三节 同语式的复句编码与语用倾向

一、同语式的语块变量与复句构式的原型辨析

二、同语小句的形义变量与复句构式的子类分布

三、同语式的功能理据及其复句构式的语用心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面向切面与语境适切度

第一节 句法语义与语体依赖

一、句法特征的语体分布差异

二、语义解读的语体依赖差异

第二节 语义语用与心理预期

一、语义三角的语用映射

二、有限小量的语用含义

第三节 语言模因与生态语境

一、构式模因的语用驱动

二、语言构式的社会意象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十章 结语与思考

第一节 本书的主要结论

一、面向对象的扩展性承继描写

二、面向接口的辐射状承继描写

三、面向切面的耦合度承继描写

第二节 后续研究的基本思路

一、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研究

二、流体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与应用

参考文献

主要英文缩写词注释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