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NV构式的原型辨析

一、汉语NV构式的原型辨析

现代汉语粘合定中NV 结构,其中的V 通常是行为类动词,N 是V 可直接支配的论元,语义角色是“受事”,或可称为“产物”。需要关注的是,由于某些定中NV 结构可变换为述宾VN 结构,因此它们二者间看似存在语块移位的承继关联。例如:

(1)汽车制造 飞机制造 船舶制造 机械制造

制造汽车 制造飞机 ? 制造船舶 ? 制造机械

根据语料统计结果,类似例(1)中NV 和VN 的变换是有限制条件的,N的语义越具体,变换的可能性就越强;反之,变换的合格程度就越低(“?”用来标识低合格程度)。究其原因,相对于“汽车”“飞机”,“船舶”和“机械”属于语义抽象的集合类名词,一般不能直接进入述宾VN 充当宾语。本书因此认定,定中NV 和述宾VN 的结构变换反映的是一种假性移位,但这恰恰可以用来说明何为构式语块的“移位”。具体来说,构式的移位语块在句法属性上需要有相当的一致性和普遍性。反观NV 与VN,N 的语义具体性和VN 的可换序性存在正向共变关系(吴为善,2016:119)。也就是说,N 在定中NV 中充当定语需要具有可区别性,无论其语义是具体还是抽象,或者说无论它处在认知范畴的哪个层次,只要它的外延义体现了“类”区别,就可以用来充当定语;而当N 在述宾VN 中充当宾语时,体现的却是它的“受事性”(陈平,1994),即N 的语义越具体、受事性越强,才越有可能用来充当宾语。例如:

(2)这期间,他长期自修考古学、植物学、机械制造、地质学,是一个吞食书本的大功率机器。(刘炜《他在高原》)

(3)工矿重镇的唐山,现在也开始为制造农业机械而努力。(《人民日报》1949年4月27日)

比较例(2)和例(3),当例(3)的“制造机械”中间插入“农业”成为“制造农业机械”后,由于语义具体化程度提高,受事性随之变强,述宾VN 就变得容易接受。由此可见,定中NV 与述宾VN 之间并不存在语块移位的承继关联。那么,定中NV 的构式原型又是什么呢? 本书认同吴为善(2016:120)的观点,认为NV 结构是称谓性定中结构类推的结果。例如:

(4)黑狗 新书 花衬衫 大馒头 羊绒大衣 茅草房子

(5)黑的狗 新的书 花的衬衫 大的馒头 羊绒的大衣 茅草的房子

例(4)所举的粘合式的例子是称谓性的,而例(5)所举的组合式的例子是非称谓性的。所谓称谓性,换种说法就是可命名性,也就是粘合定中结构可以用来给某一类特定事物赋予一个通名,这在句法层面表现为不能插入结构标记“的”(“的”的基本功能是描写性的)。比如,例(4)中的“黑狗”,实际上就是用粘合定中结构给“黑的狗”赋予了通名,“的”因此不再显现。从这一视角来看,“的”字的隐现可以用来窥见称谓性和非称谓性粘合式的承继关联。关于语块隐现的承继关联描写,将在本书第四章具体展开,这里不再赘述。

称谓性粘合定中结构NN 的中心语成分是名词,代表的是一种实体性称谓,受构式部分能产性机制的影响(参见第二章第二节),动词得以准允进入中心语位置,其条件是V 必须具有事件指称的特征,这样才可能凸显其事件性称谓。例如:

(6)市场份额 干部素质 情报数量 图书质量 信息特征环境状态

(7)市场监管 干部选拔 情报搜集 图书出版 信息处理环境保护

例(6)中的中心语是典型的名词,属于粘合定中NN 结构的实体性称谓;例(7)中的中心语是物化事件类动词,属于NV 结构的事件性称谓,二者具有句法和语义上的同构性,构式从实体性称谓向事件性称谓的迁移体现的是一个非离散的连续统。接下来要讨论的是,哪些类型的V 具有进入事件性称谓NV 构式的可能? 从双音动词的语义抽象性与内部构成的关联性来看,双音动词的动作性强度是存在差异的(张国宪,1997)。具体如图3-1所示。

图3-1 双音动词的动作性强度(张国宪,1997:183)

图3-1的等级序列表明,联合式双音动词的动作性最弱,最易造成功能上的名词性强化。如例(7)所示,本书讨论的事件称谓性NV 构式中的V 也主要是联合式双音动词,这也是NV 构式对于动词V 的限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