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刻的问题
2025年09月26日
三、改刻的问题
此前,我曾就汉《石门颂》试刻——“惟”字[6]、改刻——“南安”改刻为“武阳”[7]作过探讨,当时称作重刻,后来吾友、甘肃高天佑则撰文云为改刻[8]。之所以提到当时人改刻,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当初刊刻之后出现的任何改刻等,在摩崖之中均有蛛丝马迹,而且以字口加深、变宽等面目出现。摩崖有,拓本必然随之。就此,结合我几年来的研习,再提出以下几个改刻的铭文。
例1.第6行第6字“则”
“则”字中间竖笔为改刻,且向左缩进。二笔画,右侧比左侧的浅,并与“贝”三横笔未连。
例2.第10行第22字“晏”
“敞而晏平”的“晏”,其上“曰”的笔画,明显比其下“安”的笔画瘦。下“女”字的一撇,两个笔画基本平行,现在所见的笔画,长于原来笔画,因此属改刻无疑。且原有笔画与上部“曰”笔画相当,这又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例3.第16行第21字“南”
“南”字所处崖面明显低于四周崖面,书刻者顺势而为,但由于石花较多,所以摩崖字迹清晰,但拓片笔画则甚不明确。“南”字左上方,即上横笔起笔处,刻一“口”字,上方还有一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