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藏碑本见莫五昔为汉宜禾都尉李君碑考释并诗次其韵
郑 珍
少年嗜古心胆雄,余力颇喜欧赵风。吾衰甚矣悔前好,十事九与无一功。居恒每笑癖金石,何异蓄药聚马通。于人于己了莫济,便诩精核将安庸。宜禾之碑出众录,昔岁得本夸奇踪。影山老友爱不置,慎考细咏亦太恭。我今破屋萃群盗,东出西入难为攻。潕水归来困暑甑,髭霜满镜腰还癃。模糊石墨满阶壁,谁肯更塞谾然胸?解衣脱袜留深柏,但愿屏翳驱丰隆。浊醪粗饭要常有。可免秫稻堆沟封,偶拈此纸一读竟。隔岁谈舌怀阿戎,惜哉痼疾更胜我。徒为玩物增匆匆,头童傥得毕语孟。扰扰百家何足从,(诗末云:“惜哉南郑少释跋,费我十日忘冬烘。一生读书傥竟尔,但毕语孟应头童。”)迩闻新获汉安字,天台庙刻来封龙(莫五近得汉光和四年三公山碑及封龙山颂。颂,洪娄未见者,三公神庙在元氏县封龙山下,牌云“天台三公之庙”,见《河朔访古记》)。突鹑奥牂出所召,鉤核想留炎歊中。百年岁月更有几,叹息人寿难渠同。呼儿首尾视蟫蛀,□湿亦赖微阳烘。提壶向晚下山去,踏踏笑和骑牛童。
——《巢经巢诗集》卷九
(《四川文物》2012年第4期)
【注释】
[1](清)莫祥芝:《清授文林郎先兄郘亭先生行述》,见张剑《莫友芝年谱长编》附录四,中华书局,2008年,第624页。
[2](清)莫友芝:《郘亭遗文》卷三,载《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4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145页。
[3](清)莫友芝:《郘亭诗钞》前集卷四。
[4](清)郑珍:《巢经巢诗集》卷九,载《清代诗文集汇编》第62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387页。。
[5]陆绍文:《右扶风丞李君石刻考》。又见张彦生:《善本碑帖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22页;杨震方编著:《碑帖叙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2页。
[6]王森文:《游石门记》,载氏著《石门碑醳》,丛书集成初编本。
[7]冯岁平:《王森文及其〈石门碑醳〉》,《文博》2004年第1期。
[8]罗秀书:《李君表》识语,载氏著《褒谷古迹辑略》,汉南试院本。
[9]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崇善楼书系之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杨震方编著:《碑帖叙录》,第72~73页。
[10]张彦生:《善本碑帖录》第一卷,中华书局,1984年。
[11]郭荣章:《〈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浅识》,载氏著《石门摩崖刻石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46~48页。
[12]郭荣章:《〈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浅识》,第47页。
[13](清)张廷济:《清仪阁金石题跋》,载《石刻史料新编》第2辑第19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第13909~13910页。
[14](清)顾千里:《思适斋集》卷十六,载《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8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15](清)莫友芝:《郘亭遗文》卷三。
[16](清)缪荃孙:《艺风堂文漫存》之乙丁稿,载《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5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857~858页。
[17](清)莫友芝:《郘亭遗文》卷三。
[18]《郘亭诗钞》前集卷四。
[19]郭荣章:《〈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浅识》,第47页。
[20]郭荣章:《〈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浅识》,第48页。
[21]沙孟海:《书法史上的若干问题》,其中第三部分论述碑版的写手刻手问题,载《书谱》1980年第4期,后收入沙孟海原著、朱关田选编《沙孟海论艺》,上海书画出版社,2010年。
[22]冯岁平:《读“汉三颂”两得》,载汉中市博物馆编《石门——汉中文化遗产研究(2010)》,三秦出版社,2010年,第135页。
[23]郭荣章:《〈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摩崖〉浅识》,第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