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石门碑醳补》
王森文的《石门碑醳》,系他由略阳知县赴褒城诉讼时,乘便溯褒河而上摩挲写成的。由于行旅兼程,时间仓促,加之石门石刻所在地当时来去不便,地势陡峭,著录起来实在不易,何况王春林摹录,全凭兴之所至,即便细心把玩,也难免有不足之处,因此书中所载石门石刻阙漏甚多,录文与原刻出入亦大。
道光二十七年(1847),蒋光煦偶然从书肆中获得《石门碑醳》。手校一遍,发现此书存在诸多问题,因而尽其所能作了补苴修订,最后写就《石门碑醳补》一书。
蒋光煦,字生沐,号放庵居士,浙江省海宁市人。他一向好学深思,一生著有《东湖杂记》《辑刊别下斋丛书》等书。从是书看,蒋光煦补释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摹录石门石刻,如《大开通》后八行、南宋晏袤书《玉盆》、刘牟节题名、晏德广(即晏袤)题名、石邵题名、李若道题名、李士熊题名、李彦粹题名、郭嗣卿题名、邵桂孙题名、安子文(即安丙)题名、何武仲题名、张元翊题名、宋积之题名等。这些石刻是他“偶于旧书肆获褒斜石刻,为王令《碑醳》所无者,凡十余纸”。蒋光煦的摹写,为今天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如李若道题名、李士熊题名、李一鳌题名,正是由于他的仔细摹写,我们才始知三种石刻压刻,即明代李一鳌题名压刻在宋代李熊题名之上,因而我们才能充分认识到历代石刻的刻镌之例。
二是全面介绍了他手校后的收获,如《大开通》,王春林推测该碑断裂,后半倾圮,故所载文字仅至“广汉”,后半部则根据晏袤所释碑文录载。蒋光煦补充说,“杨显”以下,虽从晏氏释文录载,但“此则犹原文也”,且说“凡用功”上有“成”字,晏氏漏载,导致前后叙述不连贯,语义不明,文法有误。凡此足见蒋氏所补之重要。
据许羹梅跋,蒋生沐从张叔未先生处假得《石门碑醳》一册,“属为缩摹,因校阅一过”,说明《石门碑醳》在完成后不久即付梓问世。但究竟何时刊布,现在已无法确考。《石门碑醳》旧有涉闻梓本,其后据此本影印,收入《丛书集成初编》本之中。是本前为王森文《石门碑醳》,后有蒋光煦《石门碑醳补》,这是现在所能看到的最通行的版本。
(《文博》2004年第1期)
【注释】
[1]〔日〕牛丸好一:《汉中石门摩崖石刻》,平凡社,1986年。
[2](清)叶世倬:嘉庆《安康县志》序。
[3](清)岳震川:《赐葛堂文集》卷一《记王春林大令女兄马御史夫人》,光绪洋县刘氏校堂本。
[4](清)岳震川:《赐葛堂文集》卷一。
[5]段吾勇等编著:《安康艺文大观》,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13页。
[6]高峰:《陕西方志考》,中国地方志论丛书之九,1985年内部版。
[7]段吾勇等编著:《安康艺文大观》,第139~140页。
[8](清)王森文:《游石门记》,载氏著《石门碑醳》,《丛书集成初编》本。
[9]郭荣章编著:《石门石刻大全》,三秦出版社,2001年,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