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汉中的重要名胜古迹专志——读《褒谷古迹辑略》

清代汉中的重要名胜古迹专志——读《褒谷古迹辑略》

冯岁平

道光年间,褒城知县光朝魁曾主持修纂《褒城县志》,在卷五《文物志》中记载了大量石门石刻,对“石门十三品”的研究也颇见功力。但这些资料纷乱散杂,且没有形成体系。到了同治年间,得地利之便,褒城县有识人士继续探讨、研究,其代表作就是罗秀书等人撰写的《褒谷古迹辑略》。

罗秀书等人写这本书的缘起,据《石门道古碑序》记载:罗秀书“屡驾舟寻访,为洪浪所隔,咫尺不能达,每怅怅归。壬申夏,万方田奉李军门监修白石神君像,与书(罗秀书)日共晨昏饱游山水。又约徐保三鼓枻入谷游,遂玩“玉盆”,看“衮雪”《鄐君碑》。”壬申,即同治十一年(1872)。这段话说明了他于此前对石门已有兴趣,当然同治十年罗秀书《游石门诗》“辛未季秋,泛舟褒溪,登石门,观汉魏古碣,老劲奇横如钟鼎铭”更可看出这一点。白石神君像位于翠云屏南、褒河东岸的半山腰。借此修复白石神君像的机会,罗秀书与万方田、徐廷钰等人,玩“玉盆”,看“衮雪”,还渡河至褒河对岸的《大开通》所在地,可以说他们遍览石门内外,最后写成了此书。

此书属于合作撰写,据万方田序:“徐保三手录楷书,皆本旧志,与隶文多有不同,阅者之疑,终未能释。”而“罗西屏广文因摹写原文一纸,冠于篇首,以便校核。并将晋魏唐宋各石刻,以次列入,编之成帙”。可见罗秀书出力最多。罗秀书,字西屏,关中频阳(今富平)人。从现存的《八阵图注说》看,他是一个博古好学之士;由《游石门诗》看,他还颇具诗才。据光绪《富平县志》记载,他于此后的光绪年间曾任南部知县。至于他的其他事迹,今已不得其详,诚为憾事。

褒谷口风光,1936年张佐周摄

《褒谷古迹辑略》,顾名思义,此书叙写的是褒谷的古迹,方法为辑略,非详细也。因为褒谷的古迹较多,并不限于石门石刻,所以其内容囊括的范围比王森文《石门碑醳》要大。今天按其体例,应属于方志类。其内容有:

1.摹录并著录了部分知名的石刻

摹录的有《石门颂》《大开通》《李君表》《杨淮表纪》,著录部分除上述几种石刻外,还有“别有天”“玉盆”“衮雪”“石门”“石虎”等大字书,《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记》、《晋泰康元年石刻》、《石门铭》、《兴元新路记》、《白水路记》、《宋运使丁公佳什》、杨绛《山河堰记略》、《山河堰落成记》、《山河堰赋》、《山河庙诗碣》、文同《游石门诗》、唐卿《石门碑诗》、党崇雅诗以及《栈道杂诗》等知名摩崖或碑碣。

2.著录了连云栈与石门附近的题名等

连云栈沿途多古今名人手书,此书著录有“龙吞华渚”“虎石眠云”“鸡壁凌空”“蜀道登天”“古汉清流”“太古烟霞”“秦陇襟喉”“汉上先声”。

题名有绍圣题名(贾公直)、崇宁题名(文玉恖)、淳熙题名(文冈张伯山)、嘉定题名(郭公绪、刘希曾、鲜于申之、宋积之)、庆元题名(赵公茂、范鼐、章邵)、宝庆题名、绍定题名,无年代题名有康衢、宋之源、郭仲辰、章升之、范秉和题名。此外还著录明代碑碣有崔应科《咏郑子真》,清代郭元柱《题山河庙诗》碣、宋琬《栈道平歌》、梁清宽《栈道平歌》、吴荣光诗和倪兰畹《石门道记》。

3.附录的部分相关内容

这一部分内容有唐李白《游石门诗》、沈佺期《夜宿七盘岭》、岑参《官嘉州刺史与鲜于庶子自褒城同行》、薛能《褒谷道中》、张佳印《由内阁降谪至马道》,宋赵忭《廉泉》,明杨一清《出连云栈》、甘为霖《过马道感兴》,清果亲王《鸡头关》、王汝骧《鸡头关》、方象瑛《七盘关》、雷辟《游石门》以及王士正《马鞍岭》《七盘岭》《闰七夕抵褒城》。另外附录有《褒谷天星分野说》《地舆说》《古栈道》《今栈道说》《林木说》,以及王晚香《褒谷二十四景》。

这些内容存一时之文献,明显比《石门碑醳》内容要丰厚得多。而且三人对相关石刻所作的题跋,提供了当时更多的信息,是今天研究石门石刻极为重要的资料。我们注意到,通过这些石刻,罗秀书认为“可以识古今之文法,可以辨古今之字体,并可以知古今栈道之兴废”。《石门汉隶序》阐述:“石门摩崖各汉碑,虽上数种,而有律,有颂,有序,体有传体,多用韵语,其文法古劲,词亦朴秀。”说明这些石刻的价值,如文学、书法、历史等,已被当时人所认识。因此,如果说郭友源《石门碑考》是考释石门石刻之作、王森文《石门碑醳》属注解石门石刻之书的话,那么《褒谷古迹辑略》则是褒谷古迹及其石门石刻的一部专志,其价值自然不可小视。

此书的版本,仅有汉南试院本。扉页作“治甲戌孟冬褒谷古迹辑略 吴大澂观于汉南试院”。按此年,陕甘学使吴大澂曾按试汉中,抽暇曾赴石门访古,著有《石门访碑记》。封面署丹稜罗骧诚之、浙绍莫增奎星五、成纪张思毅得五鉴定,鉴湖徐廷钰保三、楚黄万方田少邨、关中罗秀书西屏、褒中李涵霖沛庵辑注,频阳赵壎伯卿、罗镛伯韶校字,标明此书乃集体合作完成的。此书的整理本,目前有郭鹏的校注本、薛凤飞《褒谷摩崖校释》,读者自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