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淮表纪》试刻的“水”字
2025年09月26日
三、《杨淮表纪》试刻的“水”字
图3 试刻的“水”
宋娄机《汉隶字源》:“宋绍兴中始出。”故欧、赵二家未著录。1970年,《杨淮表纪》被移置汉中市博物馆保护。凿回的崖面上,在末行“黄门”二字左上角,现存一字,“小”右多一撇,“水”左少一横,此当为试刻。推测当时先写“小”,后加一笔,或因故而未写完,故当为“水”。或是当时有感而发而写“水”,或指潺潺而流的褒河,或指石门洞内多水。以现存各种记述看,洞内少水,故以前者可能性较大。
《石门颂》与《杨淮表纪》试刻的“惟”“水”字、《石门颂》改刻的“武阳”二字,结合起来看,能给我们提供进一步研究汉代石刻的资料。汉代刻石特别是在野外摩崖上刻镌,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先试刻以了解石质,从感觉上以为尚可,然后再谋篇布局;先书丹,再勒刻;刻完后进行核对,若有问题,则作一标志,俟后再重刻,一直到没有问题为止。这样说来,《石门颂》和《杨淮表纪》的这两类特例为我们提供了汉代刻石的某些重要信息,在今天看来是十分珍贵的。
【注释】
[1]郭荣章:《石门石刻全貌探踪发微》,《文博》1995年第2期。
[2]宫衍兴编著:《济宁全汉碑》,齐鲁书社,1990年,第104页。
[3](清)叶昌炽:《语石》卷六《右选石一则》,中华书局,1994年,第418页。
[4]﹝日﹞ 吉木布初、关荣华:《四川昭觉发现东汉石表和石阙残石》,《考古》198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