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辞海”的梦禅为何人?
集字、集联是集萃历代名作而形成的一种书法艺术形式,“集字始于怀仁,唐以前未闻也”[9]。作为汉代摩崖、汉隶之杰作,《石门颂》广泛被集字或集联,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也是研究《石门颂》中不可绕过的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华书局出版的工具书——《辞海》,扉页款识为“梦禅集汉石门颂字”。按照《石门颂》的文字,“辞”摹自“其辞曰”,“海”源于“四海攸通”。但集字者“梦禅”是哪位名家呢?
邹梦禅集汉石门颂字“辞海”
据版权页,《辞海》于“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发行,三十七年十月再版”,是民国三十六年(1947)三月发行,民国三十七年(1948)十月再版;主编为舒新城、沈颐、徐元浩和张相,编辑53人。几年来查阅了多种书画家辞典,均未发现有符合此时间段的书画家。前此无意间翻阅此书,发现在53人构成的编辑队伍中有位名叫邹梦禅。难道梦禅就是邹梦禅?
邹梦禅(1905~1986),原名敬栻、敬式,字悼堪,号今适、大斋、瓶庐,别署迟翁民,浙江瑞安人。1930年起,任上海中华书局《辞海》的编辑,1952年任上海光明中学语文教研组长,其间与丁辅之、马公愚、郑午昌、方介堪等名家交往甚密,可见他与《辞海》发生了密切的接触。他还自幼嗜好书法、篆刻,中学毕业后在浙江省图书馆供职,并得到马一孚、马叙伦、张宗祥等名流的教授,是西泠印社早期的社员之一。1958年下放甘肃山丹县,为刻字社工人。他的书法,正、草、隶、篆等,靡不精究,出版有《梦禅治印集》《邹梦禅印存》等,是现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由此看来,他有精力临池隶书,更可摹写隶书杰作《石门颂》。看来“梦禅”应为邹梦禅无疑,不知现在上海中华书局档案、邹梦禅的个人资料中,是否记载有他摹写《辞海》的史实?
[载汉中市博物馆编《石门——汉中文化遗产研究(2008)》,三秦出版社,2009年]
【注释】
[1]郭荣章:《汉〈石门颂〉新证》,《汉中师院学报》1983年第2期,后收入作者《石门摩崖刻石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2]现藏汉中市博物馆,又见郭荣章编著:《石门石刻大全》,三秦出版社,2001年。
[3]张韧:《〈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注释》,《石门》1988年第1期。
[4]薛凤飞:《褒谷摩崖校释》,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39页。
[5]凌云超:《中国书法三千年》,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0页。
[6]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下册,齐鲁书社,1985年,第176页。
[7]黄留珠:《汉碑所见“道桥掾”考》,《文博》1988年第6期;后收入作者《秦汉历史文化论稿》,三秦出版社,2004年。
[8]杨代欣:《“石门十三品”与蜀派汉隶》,《文博》2005年第2期;又见四川书学会编《四川书学论文集》,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年。
[9](清)叶昌炽:《语石》卷八《右集王一则》,中华书局,1994年,第4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