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改刻的“武阳”二字
2025年09月26日
二、《石门颂》改刻的“武阳”二字
《石门颂》终究不同于其他碑碣,且文字多达600多字,又要刻在高达2米的摩崖上,还要在昏暗的光线下完成,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当时的错误以及发现时的更正,《石门颂》同样也有这方面的例子。
图2 改刻的“武阳”
第9行“隶校尉楗为武阳杨君厥字孟文”之“武阳”二字为当时人重刻。观其现存痕迹,二字原刻为“南安”。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查《汉书·地理志》,犍为郡属县有武阳、南安诸县,案南安县为西汉置,治于四川乐山市,南朝齐以后废;武阳县亦为西汉置,治地在今彭州市,南朝梁时易为犍为县,可见“武阳”原为“南安”是合乎史实的。再看今“武”字左帝隐约可见一圆圈。观明拓本,这一标记更为清楚。现存汉刻中有此例子[4],但它是用为句首符号表现区别的,在汉代简册中也出现过,陈梦家认为是章句号。我们推测《石门颂》的这一现象,是当时书丹者先书作“南安”,刻者循其丹迹而刻成,但竟工后校对时发现了这一错误,又是关乎现任汉中太守的乡贤杨孟文的籍贯问题,不能不改,于是便画了一个小圆圈作为标记,等校对完后再稍事打磨,重刻成“武阳”二字。大概是怕伤及其他字迹之故,将原“南安”二字笔画没有全部磨完,因此二字及小圆圈被保留了下来,而且一直保留至今。这一当时人重刻的现象,在现存汉代石刻中恐怕也是鲜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