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颂》与《石门关》孰重孰轻?
《石门关》指四川省成都市三河镇马家山3号东汉墓出土的双扇石门的《石门关》碑,准确讲是该墓的墓门碑。2002年年初发现,由整块青石凿成,每门高191厘米,宽100厘米,厚14.5厘米,上下门轴各长6.5厘米,直径14.5厘米。右门背面刻有隶书74字,上端竖行隶书“石门关”3字,字径12厘米,之下为一个高101厘米、宽65厘米的方框,内竖行隶书6行共71字,字径12厘米,内容如下:
惟自旧怟,段本东州,祖考俫/西,乃徙于滋。因处广汉,造/墓定基,魂零不宁,于斯革之。/永建三年八月,段仲孟造此/万岁之宅,刻勒石门,以示子孙。/
永建三年,是128年。正文右侧框线外,竖行文字系十年后补书,其内容为:
段仲孟年八十一以永和三年八月物故。
永和三年,即138年。正文刻于128年,此段刻于138年,其间相隔10年。它记载了墓主人的姓氏、籍贯、卒年、年龄、葬地、造墓年月等,记述详尽、确凿,为研究汉代四川地区历史文化、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准确的文字资料,对汉代崖墓的分期断代研究也提供了实证材料。尤其是刻字于石门上的独特形制,在以往东汉墓葬中还从未发现过,所以《石门关》墓门的价值就越发显得弥足珍贵。
不光如此,它的书法艺术价值也不容轻视。整个书法属东汉中期典型的隶书风格,说到底是所谓的蜀派汉隶[8]。它框内框外的文字相隔10年,前后比较已呈现收笔为燕尾的趋势,不过是用类似三角形的线条表现的。《石门关》碑出土后,自然要与同它名称相近的《石门颂》作一比较,例如早多少年,然后显示出它的价值等。
《石门关》早《石门颂》20年,它的书法同属蜀派汉隶,是东汉重要的隶书作品,这是史实。不过深入思考,两个作品的内容同为歌功颂德,但前者为墓门石刻,纯粹是个人行为,社会意义不明显;而后者是摩崖,赞颂的是为了公益事业而力驳众议、数上奏请者的颂辞,彰扬的是“自南自北,四海攸通。君子安乐,庶士悦雍。商人咸憘,农夫永同”的惠民效果,以及人类历史上所具有的“春秋纪异,今而纪功。垂流亿载,世世叹诵”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公益壮举。书法艺术当然可以比较,墓碑与摩崖自然能够参稽,但前者文字仅为73个,后者则多达600多个,无论研究历史文化还是探讨书法艺术,与文字多少难道没有一点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