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门铭》与“龙门二十品”的关系
冯岁平
北魏石刻之中,今藏汉中市博物馆的《石门铭》摩崖,以其“飘逸有致”“飞逸奇浑,分行疏宕,翩翩欲仙”的风格,早已成为魏碑书的名典佳什。曩者多以为其书风源自东汉《石门颂》,但总难以令人信服。我曾从地域书风的角度,首次公布了现存汉中的南北朝时期摩崖、墓志和造像记等书法资源,并由“内在理路”[1]的辨析中提出了《石门铭》在汉中的出现实乃历史的必然[2],但未及若放眼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分析之。
在南北朝时期汉中时称梁州,作为中国西部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始终关乎南北各政权的消长,一直是南北各方争夺的焦点地区。受此影响,汉中一地的书法风气不可能不受到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的影响,更何况“龙门二十品”亦会借助国都洛阳的辐射力,伴随着政治与军事力量而不断扩散。近读宫大中先生关于洛阳前后魏碑墓志与远在山东的郑道昭云峰诸山石刻的关系之论述[3],颇受启发。本文试对《石门铭》与“龙门二十品”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