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评定

三、书法艺术的评定

汉《仙人唐公房碑》,额题“仙人唐公之碑”,篆书,“公”字笔画漫漶,但余者五字则清晰可辨。其篆法直取秦篆,从而显得篆法工整,颇具功力。清代王穆尽管将之误作“仙人唐公昉碑”六字,但还是评其“结构秀劲”[11]。汉中汉代摩崖多矣,但乏有篆额或篆书,因此从地域书法角度看,此碑的篆额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全碑有碑阳、碑阴两面,但均为隶书。碑式为圭形,所以经过事先择石、打磨等程序,碑材颇佳,碑面平整。碑面上半部字迹残泐殊甚,文字模糊不清,但下半部则基本上保持完整,书写极其工整,并不像摩崖那样恣肆舒展。书者极具隶书功底,反映了汉隶之端庄与秀雅。清末民初学者予以高度评价,瞿廷韶识:“碑字遒整,为汉碑魁杰。是本完字尤多。碑阴久佚,世无再见者,得此尤堪珍贵。”剑华则说:“碑字遒美,实为绝品,瞿君推为汉碑魁杰,洵属知言,非细玩汉碑百十本者,不能作言也。”[12]这种碑碣的风格,与摩崖有着极大的不同。

(载西安碑林博物馆编《碑林集刊》十八辑,三秦出版社,2013年)

【注释】

[1]李炳武主编:《陕西珍贵文物集成·碑刻书法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8页。陈显远《汉〈仙人唐公房碑〉考》载高190厘米,宽66厘米,见《文博》1996年第2期。

[2]□为残泐之字,[]为所补之字,()为说明文字。

[3](清)王穆纂修:康熙《城固县志》卷之二《建置》,载《中国地方志集成·陕西府县志辑》第51册,凤凰出版社,2007年,第500页。

[4](清)王穆:《书唐仙人公昉碑》,载康熙《城固县志》卷之十《艺文》,第623~625页。

[5]对于此碑的记述,最早者为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宋代的诸多金石文献如《集古录》《金石录》《隶释》《广川书跋》均有记载。此后记述更是不绝于书,然大多书为“已泐,无年月”。

[6]叶程义:《汉魏石刻文学考释》即称《西汉仙人唐君之碑》,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77年,第1282页。

[7](东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卷十下《先贤士女总赞下·汉中士女》,巴蜀书社,1984年,第807页。

[8](清)王穆:《书唐仙人公昉碑》,载康熙《城固县志》卷之十《艺文》,第623~625页。

[9](清)王念孙撰,徐炜君等校点:《读书杂志》卷十《汉隶拾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10]朱翼盦:《欧斋石墨题跋》,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第118页。

[11](清)王穆:《书唐仙人公昉碑》,收入《碑林集刊》第十八辑,三秦出版社,2012年。

[12]朱翼盦:《欧斋石墨题跋》,第117~1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