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手与刻手的问题
2025年09月26日
一、写手与刻手的问题
沙孟海先生曾就碑刻研究提出写手与刻手的问题,即有写手刻手俱佳者、写手佳而刻手不佳以及二者俱劣者。通过考察,摩崖尽管经过精心选择,但其状况仍然影响着写与刻,同时所在地的环境优劣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写手、刻手的发挥。
《石门颂》刻镌时间最早,在东汉建和二年(148),位于石门隧道西壁,即其崖面本身就是石门一部分,所以呈铲形。石质属石英岩,且节理性强,纵横裂隙交织,崖面遍布石花。写手书丹时,即费尽心血,刻手刻勒时,亦不曾马虎。所以写手佳,极其快乐轻松,故而飘逸洒脱;刻手则忠实书迹,从而留下了至今仍无一字之损的效果,笔画与字口勒刻极见功夫,它应该是写手与刻手俱佳者。
《西狭颂》刻镌时间晚《石门颂》23年,位于鱼窍峡的悬崖之下,且凹入,形似佛龛,但其下则为深不见底的黑龙潭,所处环境明显不如前者,且崖面中部也有斜状裂隙。武都郡诸僚书之,书写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甚见隶书的功力。但刻勒面对起伏不平的崖面,谋篇布局相应捉襟见肘,并未将五瑞图、正文与题识的空间分布掌握到极致,同时刻手在笔画粗细、字口深浅方面也未把握好,这样就影响了写手的书写效果,因此在我看来,它写手佳,但刻手却有问题。
至于《郙阁颂》,其刻镌时间晚《西狭颂》一年,但其书风差异较大。由于它长期裸露在野外,并未像《石门颂》那样在石门隧道之内,也没有《西狭颂》那样凹入的崖面,加之航运之中纤夫纤绳的影响,其左上部出现数道横状磨出的痕迹。尽管崖面并无裂隙,但写手书写并不佳,刻手也不高明。
这里并无凑够三种情况的想法,只是从写手、刻手角度出发,观赏摩崖现状的心得。
图1 汉《西狭颂》摩崖(局部)
图2 汉《郙阁颂》摩崖(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