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道桥”指的是什么?
《石门颂》有王升“闵谷道危难,分置六部道桥,特遣行丞事西成韩朗字显公……”,“六部道桥”何指,历来不知所云。据石刻文字本义,“闵”通“悯”;“谷道”同前述的“山道”,应指王升推序本原——杨孟文“深执忠伉,数上奏请。有司议驳,君遂执争。百僚咸从,帝用是听。废子由斯,得其度经”的褒斜道。这样说来,“六部道桥”当分布在汉魏时期褒斜道沿途。
安作璋、熊铁基认为,道桥掾是秦汉时“县属吏”中“主管交通方面的诸曹”之一,依据是《隶续》卷十五《汉安长陈君阁道碑》[6]。但黄留珠据《耿勋碑》和《天井山记》,认为汉代郡治亦有此置;据《隶续》卷十五《辛通达李仲曾造桥》,提出了汉代在用以专处降服或内附少数民族、与郡级别相当的属国,亦置此职;而在一些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的地区,分别设置主管筑路架桥的道桥掾[7]。所以六部道桥当指六处道桥,其分布应在褒斜道逾越河流的重要地方。按照“分置”来分析,如《开通褒斜道摩崖》中“徒司空”指修建道路官员——徒司空的住处,六部道桥当为管理六处道桥的官员的住地。
司隶校尉,汉武帝时始置,持节,按《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其职责“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汉元帝去节,汉成帝省,到汉光武帝时复置,并领一州,从事史十二人。太守,据《后汉书·百官志》,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从《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中)》说杨孟文“历台郎相,稍迁尚书、中郎、司隶校尉”和“司隶所部郡七”看,太守管辖的区域应远小于司隶校尉。所以,司隶校尉杨孟文当时“数上奏请”以至于“废子由斯,得其度经”的是褒斜道的全程,汉中太守王升特遣数人负责所修筑的是属于汉中郡管辖的褒斜道中的一段,断不可能修建不属汉中府而属右扶风的褒斜道北段。同样道理,王升分置的“六部道桥”,应在汉中府境内。按照汉代褒斜道的路线,褒谷口、马道、姜窝子、江口等处,极有可能属于“六部道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