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类美好生活奋斗的初心

(一)为人类美好生活奋斗的初心

美好生活是马克思自青年时期就已关注的重大问题。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论文《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中第一次表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理解:“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9]显然,马克思并未被个人主义、个体利益至上的时代洪流所吞没,他没有赞同流俗的观点,也没有关于自己的自私考虑,而是具有一种关注整个人类的境界。在马克思看来,美好生活不仅仅是个体完善、个人生活的美好,还在于他人的幸福、共同生活的美好,并且他认为,二者在个体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过程中会实现统一。不过,此时的马克思虽然激情澎湃,但对自己应当追求何种美好生活,又应该如何投身于这种人类幸福的事业并不真正明确。

1842年,在自己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中,已经熟读黑格尔哲学并且受到青年黑格尔派深刻影响的马克思这样概括伊壁鸠鲁的自由观:“对人来说在他身外没有任何善;他对世界所具有的唯一的善,就是旨在做一个不受世界制约的自由人的消极运动。”[10]马克思对伊壁鸠鲁把自由看成是人内心与外界对立的宁静的观点十分不满,他认为逃离社会生活、对外在的世界漠不关心,仅仅藏身于私人领域享受心灵的宁静并不是真正的美好生活。因此,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就确立了把追求每个人的自由作为其价值目标,在其后的现实行动中,他投身于公共生活,用理论关照现实世界,寻找个体自由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