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现实诉求
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持续提升。但是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水平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还有不少差距,而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文化生活的需要更加突出、更加旺盛。具体而言,新时代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现实诉求体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1.更加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由于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地方,当前经济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不少地方政府没有真正认识到“以文化人”的重大意义,“重经济、轻文化”的理念一时难以扭转。忽视文化建设,把文化仅仅视为经济发展的手段,把修建标志性的公共文化设施作为体现政绩的方式等现象层出不穷。为人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主导文化建设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因此,新时代人民期望各级政府能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切实履行好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
2.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当前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具体体现在:公共文化服务存在明显的城乡、区域、群体的不平衡,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需求尚且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有待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化程度低,虽然公共文化设施硬件上消灭空白的工作进展巨大,但是布局仍不够合理,不同区域间的文化设施没有形成体系,公共文化设施共享共建、公共文化资源互联互通仍有待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较低,当前政府主导的文化惠民工程成本与效果间存在不小落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供的文化产品、活动、服务在内容、形式上都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程度十分有限,当前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力度不够、实施细则不完善、手续繁杂,社会力量没有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新时代人民期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不断推进,在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基本文化权益。
3.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文化产业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文化消费成为人民日常消费的重要部分。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不是一般的消费品,而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承载着传递思想观念、价值规范、生活方式的功能。但是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功利化、娱乐化的倾向比较明显,一些粗制滥造、品味低俗的文化产品流入市场,吸引眼球的标题党、贩卖焦虑的专业写手层出不穷,不少企业和个人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感阙如,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民众的反感与批判。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资本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当然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实现,但是文化产业根本上还是要帮助人民提高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简言之,使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从长远来看,文化的社会效益相对经济效益更为重要。因此,新时代人民期望我国文化产业能扭转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趋势,回归社会主义方向,弘扬主流价值观,切实关注人民精神滋养上的需求。
4.更加优质多样的文化供给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均保持了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丰富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但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的中国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基本、普惠、均等的文化需要。一方面,人民期望更多优质的文化供给。从规模上看,我国当前的文化产品、服务与活动数量已经十分庞大,但是由于对人民的真实需要缺乏全面、深刻的掌握,受制于科技、内容、服务等方面创新能力上的不足,技术先进、内涵深刻、价值正确、风格独特、形式新颖并因而能广受欢迎的作品相对缺乏。2018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1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7.8%的受访者认为优质的文化活动值得排队等候,85.3%的受访者希望优质的文化活动常态化。[17]新时代的人民面对的已经不是绝对的匮乏,而是优质文化供给的相对缺乏。另一方面,人民期望更多样化、更具个性的文化供给。标准化、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是人民基本的文化权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民众对文化产品提出了差异性消费、特色化消费、体验性消费的要求,人民不再愿意仅仅作为文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而要求转变为文化生产的主动参与者,要求文化生活的私人订制。
5.融入时代与生活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自我批判与反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常常不免成为了对立的双方。现代化被简单地等同于西方化或经济的不断增长,传统文化的物质与精神遗产因此受到极大的破坏。但是社会越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越频繁,人民就越感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精神世界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越来越感到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觉的重要意义。因此,在生活方式日益现代化、国际化的背景下,人民希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并结合时代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人民也希望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民间艺术、优良的民间习俗等,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6.更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活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全过程都浸润在网络文化中。然而作为新生事物,网络文化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各类非法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网络病毒、网络打手等问题给网络秩序造成巨大的压力;淫秽、色情、暴力、低俗的视频、小说、论坛等给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在网络背景下受到鼓励的跟风行为、“丧文化”“宅”的生活方式等逐渐成为了一些人追捧的社会风气。因此,新时代人民希望有更文明的网络秩序、更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拥有更加和谐健康的网络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