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美好生活成为检验发展的标准

(三)幸福美好生活成为检验发展的标准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自觉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民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民族复兴的目的就在于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经过艰难困苦的斗争,中国终于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并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金光大道。正如胡锦涛曾经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从指导思想的高度聚焦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并认为这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的;突出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强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突出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强调“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13]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实现了党的发展思想的又一次创新升级。新发展理念本质上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14]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15]更为重要的是,新时代的发展理念更为自觉地凸显了发展与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本质关系。在十八届中央领导当选之初,习近平就庄严宣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将人民幸福视为民族伟大复兴的终极目的。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明确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首要初心和使命。

事实上,在新发展理念视野中,美好生活应该成为检验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同时,只有以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来检验发展,才能真正超越那种物化的、存在者型的发展观;才能彻底超越近代以来形成的追赶型发展观、崛起型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发展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共享,体现中国共产党的独特规定性、先进性。简单地说,新发展理念不仅是中国近代以来发展观自觉的最新表述,而且因为站到了当今人类发展观念的最前沿和制高点,从哲学的角度看,是以存在看待发展的典型,具有最强的解释力和前瞻性。新发展理念的底线是为了人的存在(being),终极目的是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幸福(well being)。因此,在新时代,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在确保生活的基础上过上美好生活,在确保存在的基础上过上幸福生活,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是发展的唯一目的,也是唯一检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