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的不断积累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最美好的生活形态,也是每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当然的奋斗目标。但是且不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面对的是怎样的艰苦局面,即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迈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仍然与马克思描绘的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距甚远,自由人联合体是只有通过不懈追求才能到达的彼岸。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这样的教诲:“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23]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创立至今,始终在这一理想的关照下,以人民为中心,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积累条件。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的思想。在党的七大上,党就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进党章总纲,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了党的根本宗旨。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毛泽东这样谈到党和党的军队的性质与任务:“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4]当时,抗战仍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尚未明确,毛泽东对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是:“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25]在毛泽东看来,为人民服务、和最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当时人民的生存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并特别强调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条件。“三个有利于”包含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三个层面,但是从根本上而言,关注生产力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增强,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境况,为真正实现人民的解放提供物质前提,人的解放和发展才是一切工作的核心追求。为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才的成长,邓小平一方面十分重视教育,另一方面注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制度保证和环境,强调通过改革消灭那些不利于人发展的因素。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三个有利于”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把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先进与否的评判标准。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都凝结着人民的智慧,是人民实践的产物,也都是人民自我发展的重要方面与重要条件。因此,“三个代表”最终归结到促进人民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上。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还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推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则创造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事物的根本,把人看作社会发展的主体、出发点和目的。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为了在发展中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发展中推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一系列新战略新理论新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根本价值取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强调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习近平的反复强调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判断标准,已经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努力为人民实现更好的自由全面发展、更美好的生活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共同的奋斗目标。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基础上,中国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美好生活,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充分地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智慧与才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有了更多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