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的表现

(二)不平衡的表现

如果说不充分讲的是发展的量和质,更多是生产领域的事,那么不平衡体现的则是发展的空间结构、横向分布。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达到了相当的、不逊色于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但在另一些方面又落后于时代,两者比例很不相称。这种不平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也造成不同方面的人们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美好生活感受。不平衡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下四点尤为突出:

1.总体布局不平衡

从最宏观的角度看,中国的发展是整体的,集中体现于“五位一体”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都是人民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目前这五个方面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经济建设相对很好,可谓一枝独秀,其他四个方面的发展则比较滞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直接体现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尊严、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这些不能依靠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地获得,而必须通过其他四个方面的建设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来达到,但这方面的进展缓慢是个相对的短板,甚至已经成为制约其他四个方面发展的关键。经济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更为直观、明显。至今不少地方还认为文化是虚的,将文化发展作为获得经济发展的手段,坚持“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文化只是锦上添花的思路。在文化“走出去”方面也是这样,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当年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可以出口电视机,但他们出口不了电视节目。”虽然现在有些改观,有一些电视剧走出了国门,但文化交往总体仍处于“入超”状态,我们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发展明显失衡。

2.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我国不同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进程中,国家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成效十分显著,但农村落后于城市、西部落后于东部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依然很不平衡。几千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美好生活留在城市。因此,人们一直对城市寄予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革开放推动的城镇化进程正是为了更好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2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64%,城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标志。但与此同时,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4]

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我国进入城市社会,城市成为社会的构成性中心,农村则被边缘化、空心化。城乡在基础设施发展、医疗卫生、教育服务、政府公共投入、居民收入等方面都很不平衡。而且城乡之间的“剪刀差”一直存在,以前主要是经济意义上的,现在则更多是人才、人力意义上的。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使城乡发展长期不平衡。从地区角度看,我国曾在一段时间内实施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地区借地利、政策之便先富起来。于是,东部地区率先开放发展,中、西部发展相对滞后,东北衰退,区域发展差距日益扩大。从区域角度说,如果说农村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那么处于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最短板。

3.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同步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代中国人美好生活得以真正实现的前提条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生动指出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四化”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四化”齐全;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必须采取“并联式”的发展,即“四化”叠加发展。但从目前来看,“四化”还很不同步,彼此不协调、不平衡。除开前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外,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带动力不强,特别是工业没能充分发挥反哺农业的功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现代化融合不充分;不同区域之间“四化”发展水平差异很大。[5]

4.收入分配不平衡

相对于生产,生活乃是广义的消费。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往往直接体现为消费水平,而人们的消费水平直接又是由收入状况决定的——生活总是要量入为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不同地区、阶层、群体的人们由于种种综合的社会历史原因,其获得的分配、收入差异很大。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国际惯例把0.4视为警戒线,在此之下为相对合理;0.4—0.5视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则表示收入差距悬殊。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0年首次超过警戒线0.4,2003年至今基尼系数从未低于0.46,2021年为0.468。如果考虑到财产存量的差距,分配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而且中国尚有几千万农村人口未真正脱贫,城市也还有很多困难群众。这些都与老百姓在生活中的感受是一致的。很多人相信所谓“二八定律”,即20%的人掌握了80%的财富,80%的人掌握了20%的财富。每当公布某个地区人均收入数据时,都会有很多人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感慨自己“拖后腿”“被平均”了。

图4-1 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其实,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两个方面是一体的,很难将之绝然分开来。在某个地方、领域不充分的发展从全局高度看就是不平衡的发展,在某些层面的发展不平衡恰恰就是发展不充分的表现。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不平衡不充分是发展永恒存在的问题,不平衡不充分是绝对的,发展总是通过不平衡不充分到新的平衡充分再到新的不平衡不充分。实际上,彻底的平衡、充分也就意味着发展的停滞或终结。我们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从根本上制约了人们美好生活的实现,既不意味着我们要彻底消灭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不意味着放任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是要解决低水平层次的不平衡不充分,在这个过程逐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