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使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党重新认识了国情,作出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决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开启了中国人民持续稳定地追求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

在经历诸多磨难之后,邓小平对毛泽东革命与建设时期的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总结,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了概括。在邓小平看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的设想中,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极大丰富的物质财富是基本前提。因此,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这二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33]邓小平还谈道:“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还谈什么优越性?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34]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和美好生活简单明了、真实可寻,它就在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它就是在物质生活富裕的基础上文化生活、精神生活的共同丰富。因此,当前的任务十分简单,那就是不断发展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基于中国实际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邓小平描绘了以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主要目标的美好生活蓝图。

一是共同富裕。在邓小平看来,社会主义不仅是富裕的社会,而且是共同富裕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制度的根本区别。邓小平谈道:“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35]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共同富裕不可能马上达成,因此他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进而实现共同富裕。虽然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人们富裕程度、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与速度的差异,但绝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当然,所谓的共同富裕绝不仅仅是指物质财富的富裕,还应当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个体自身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的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中国国民经济体系几近崩溃,大量人口生活贫困,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与之相对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了现代化阶段。在了解了世界发展形势,以及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之后,邓小平提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的主张,他指出:“在二十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是我国人民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36]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37]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邓小平指出,中国要搞的现代化是合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他用“小康”这一寄托了中国人民关于美好生活想象的概念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38]

在邓小平的规划中,小康当然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但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经的重要阶段,中国的发展应该分阶段、有步骤,应该先用20年的发展达到小康水平,然后再继续向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奋斗,邓小平的这一战略构想被概括成“三步走”,在党的十三大上得到了完整阐述。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构想,中国社会走上了正确、可行的发展道路。

作为邓小平关于美好生活的规划的两个主要目标,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是统一的,共同富裕是从人民的利益与愿望出发来阐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从社会总体状况来阐述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前提,它们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关于中国发展目标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基本设想。

邓小平用简朴的话语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方向,人民的美好生活是邓小平最深的关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指导全党进行了一系列深入全面的改革,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之路和幸福之路,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总的来说,基于特定历史阶段的实际情况,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关注如何让人民富起来,从而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赢得更多的物质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