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伦理学的探索

(一)发展伦理学的探索

人们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批判也促使了经济学内部重建伦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发展伦理学的兴起(国内的发展伦理学则兴起于哲学),阿马蒂亚·森和古莱的相关思想又是最杰出的代表。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森提出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观念在中国知识界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森认为,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过程,自由是发展的首要目的,也是促进发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他尤其强调前者,认为“从扩展实质性自由的角度来看待发展,就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那些目标——正是它们才使发展变得重要——而不仅仅是某些在发展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的手段”[7]。后来,森还从“可持续自由”的角度深化了这一思想,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全球化世界的发展伦理学”。应该说,森以自由来定义发展,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了发展的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维度,大大超越了国民总值增长或工业化发展的狭隘观念。但遗憾的是,一方面以自由作为发展的目的不过是对启蒙思想的重述与强调,而且与哈耶克等人的新自由主义思想虽有差异但本质一致;另一方面,对自由的前提性条件或者说自由与存在的关系仍然缺乏自觉关注,依然延续着近代以来发展观的严重问题,发展是存在无忧的发展,自由是存在无忧的自由,存在依然以自由的名义被遗忘了。

德尼·古莱是美国的经济学教授,是公认的发展伦理学的奠基者。他明确指出,近代以来的“发展使手段绝对化,使价值物质化,并产生结构决定论”,“发展”成了“反发展”,从而把发展的伦理道德问题推向前沿。古莱认同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还处于史前时期的判断,认为“发展的真正任务正在于:取消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技术的一切异化”[8]。他明确认为,发展主要涉及的是有关“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内容,其中首要的是最大限度的生存。古莱把发展的问题与人们“美好生活”的古老问题直接结合起来,并直接强调生存的第一位重要性,比森的思想更为深刻和彻底,极富启发性。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古莱所说的生存还主要是一种物质资料满足意义上或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其整个发展伦理学依然缺乏一种彻底的、基础的本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