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来世主义

(四)来世主义

快乐主义、道德主义虽然对何为美好生活存在重大分歧,但他们都对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持十分乐观与积极的态度,现代犬儒主义则是持一种对美好生活最为悲观与消极的态度,因为它彻底否认美好生活可能性。与此三者相对,在对美好生活的态度上,来世主义似乎走在一条中间道路上,因为它并不否认实现美好生活的可能性,只不过,在它看来,一切关于美好生活的希望只能寄托于来世。来世与天国是乐与善,今生与现世则是与来世相对立的苦与恶。这样的思想在各种宗教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来世主义认为,世界除了有人们正在经历的现世,还有来世,现世生活充满痛苦与罪恶,美好生活只有在来世才能实现。比如,佛教认为,人有前世、今生与来世,处于无穷的因果循环,人的今生是他前世的“业”(作为)的果报,他在今生的“业”则决定了来世成为什么,来世的幸福源于今生种下的善因。按佛教的说法,人的苦难源于人不认识事物的本性,于是自己贪恋和执着于自己内心所造的景象(幻想),从而把自己紧紧束缚在生死轮回中,无法逃脱,所以“众生皆苦”。人要从生死轮回和现世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觉悟,经过多次再世,积下善因,最后变得无贪恋、无执着,人就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认识自己与宇宙本性的统一,实现“涅槃”。出于这种认识,佛教认为人生的目标不是以美酒与美食来满足自己的身体,而是节制欲望、注重精神世界以达到超度灵魂的人生目标。基督教认为,世界可以区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即现实世界和理想天国。在现实世界中,人们虽然也追求幸福,但无论是财富、名誉、地位还是知识、智慧,都只能满足人的部分愿望,只能达到有限的善。无限的真善美只存在于上帝之中,在他通过信仰上帝、充实自己的人生、完善自己的人格的现世努力后,上帝就会赋予他来世的美好生活。

来世主义当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是它强调现实生活的痛苦,否认人凭借自身在现实世界获得真正幸福的可能性,真正的幸福只有在完成现世的受苦受难的生命之旅后的来世才能实现。为了实现未来的美好生活,人在现世生活中就要压抑各种现实的需要、欲望与情感,虚幻的来世反过来统治了现实的今生,从而束缚人的健康发展。来世主义当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它本质上是对现世的怀疑与否定,以虚幻的美好未来作为现世受苦受难的情感安慰与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