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

(三)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诉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也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这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能停留在理想的、价值的层面,而是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构建更好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新时代要更好地实现自由全面发展,人民提出了以下基本诉求:

1.更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良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状况,我们当然需要持续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但是需要明确,新时代人民追求的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的美好生活实现为目的的发展。这就是说,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统摄着各个方面的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条件,其中任何一个特殊领域都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以往的发展中,我们对于发展的目的、评价发展的标准的理解往往失之于片面,特别是容易用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与增速来看待与评价发展。新时代,人民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应当成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最高标准,新时代的发展要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6]

2.各个领域更加协调的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依赖于各种自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发展,只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相互协调的发展才能真正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良好的经济条件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生产力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缩短人民的劳动时间,扩展人民自由全面发展的空间;不断扩大的人民民主可以培育人的主体品格与政治文化修养,孕育自由、平等、宽容等人类自由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价值基础及政治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能提升人民的道德文化修养和思想境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公共事业发达、和谐有序、公平正义的社会可以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客观的社会条件与现实基础,对社会治理的广泛参与可以培养和完善个体的智力、体力、品格和个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程度是人的认识与实践能力高低、人与人的关系和谐程度的一种体现,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自然生态前提,也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维度。可以说,一方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生态环境状况本身也反映了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如果说在以往的发展中,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我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发展侧重点,那么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新时代,人民要求的是补齐短板、各个领域更加协调地发展。

3.更加注重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美好生活,人的发展获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甚至一部分人已经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如果说不同个体、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人们在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基础、途径、程度上存在差距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发展起来也是我们的重要发展策略,但是在发展起来之后的新时代,人民提出的要求是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认为,新时代的发展绝不能为了某个人、某个群体的特殊利益,而应当在尊重客观差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使改革发展的成果公平地惠及每个人,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4.进一步提高个体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人是社会性的存在物,个体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发展和美好生活的实现,也影响着社会整体的文明进步及人类整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无论社会的总体状况如何,个体最终都要独自面对自己的生活,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状况进行评价或产生情绪反应。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美好生活不是被给予的,而是主体自己创造的,这就涉及能力问题。美好的社会可以提供多种美好生活的可能性,个体则需要有在先天给定的自然生命、社会给予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判定和选择合乎自己的天赋与真实需要的生活方式的能力;个体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进步与成功使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得到完全展现,使自己独特的有个性的需要得到满足,确认自我的存在与价值,实现自已更好、更全面的发展,进而实现个体的幸福。因此,新时代人民希望在更好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自己更好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人民希望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但是这一切从来不会凭空而降,“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则是这一奋斗过程的领路人、护航人。在新时代强调共产党人要坚持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初心,并不是对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始终遵循的原则的无意义重复。新时代强调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社会与时代发展作出的有力回应、是对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中必然遇到的种种问题与挑战的科学预见、是共产党人应对挑战与勇担使命的坚定决心。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直面现实、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就可以不断地促进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就会不断地趋近于马克思、恩格斯描绘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美好生活图景。

H FU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30页。

[3][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1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45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8页。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1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8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7页。

[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页。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3页。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0页。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页。

[14][德]M.蓝德曼:《哲学人类学》,彭富春译,工人出版社,1987年,第264页。

[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6页。

[16]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5页。

[17]王品芝:《85.3%受访者希望优质文化活动常态化》,《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20日。

[1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97页。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页。

[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5页。

[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5页。

[2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5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6页。

[2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04页。

[25]同上,第1005页。

[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3~2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