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期刊

4.期刊

期刊是近代才出现的一种新的极具时效性的传播工具,医药期刊则是传播医药科学知识、传递医药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内容丰富,涉及医药科研、医疗、预防、医药教育和卫生行政管理等,在近代医学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内容来看,近代医药期刊主要包括西医医药期刊和中医医药期刊,自然,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期刊。

以西医药期刊为例,1871年,由上海海关医务官贾米森(Jamieson RA)创办的《海关医报》(Customs Medical Reports)正式刊行,开我国西医医药期刊的先河。《海关医报》为半年刊,上面刊载各类疾病调查报告和医学论文,引起了上海医药界的广泛关注。该刊虽然发行年份不算很长,但对了解近代医学交流的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据不完全统计,1912~1937年25年间出版西医药期刊237种,仅1928~1937年这10年间出版即达169种之多,几乎是此前15年的2.5倍。出版地区由8处发展到25处,并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同时刊物由综合性向专科和校刊方面发展。出版历时20年以上者有《广济医报》(1914年)、《中华医学杂志》(1915年)、《中华护士季报》(1920年)、《民国医学杂志》(1923年)、《卫生月刊》(1920年)、《医药学》(1924年)、《麻风季刊》(1927年)、《医药评论》(1929年)等多种。其中《中华医学杂志》为中华医学会的机关刊物、于1915年11月在上海创刊,由中华医学会主办,至1949年《中华医学杂志》共出刊35卷,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该刊至今仍在出版,是我国办刊历史最久、名闻中外的医刊。

图1 上海中医科学研究社香港分社成立

中医类期刊的踊跃出现是近代中医学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世纪20年代初至1937年抗战前夕,全国中医药期刊将近170种。期刊上内容丰富,其中国内外医药的信息交流往往是刊物的重要内容组成。如上海医学刊物《光华医学杂志》刊登了不少国外医药界消息,为国民了解海外医药的发展打开了一扇大门。该专刊“国内外医药通讯网”在第四卷第三期上载文《新加坡中医药联合会对于武汉中医工会呼吁之响应》。上海医学刊物《中医世界》上则特载“海外的国医”“汉合医药日常使用野药之治疗作用”。另外,有一个较多报道的事例则为上海中医科学研究社香港分社的成立(图1)。民国刊物《医药之声》记录了上海中医科学研究社港分社聘请田修德为合艾分社社长之事,报道中社长对该刊评价颇高:“幸该刊内容极佳,早为阅者所共誉。故社员及读者大有激增。昨经总社来函,谓以就近有声望之社员选任分社董事及支援,合作办理,扩大推行。俾国医文化,普遍海外。”在南岛行医的国医彭浪初以及黄文焕先生的之名也经《医药之声》之刊载,传播回国内。如评彭浪初“先生读儒书后习医学,其性情和平,研究多有心得,学问渊博,阅历堪深,辨证处方多获奇效,是以玄乎南岛,声望极高,求医接踵而至”;评黄文焕“先有儒入医,精研内杂之书、仲景之学,南渡至今八载,到处愈病活人,极多侨众莫不皆知。其业务日臻发达,门前求治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