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译的专著

1.回译的专著

近代,日本医家对于汉方的研究形成了几部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被分批刊登在国内的中医学期刊上,引发国内中医学界的热烈反响。如:

(1)《临床应用汉方医学解说》[10]

日本汤本求真撰写,成书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又名《日医应用汉方释义》。该书是一部较早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方书。通过探讨中医学之长处,补充现代医学之不足,以期达到两者融合统一之目的。共列方剂一百首,每方由方论、治验两部分组成。在方论中,除记载方名、药物外,还用西医观点对药物进行药性分析,并说明其用途;在治验中,载有先贤对本方认识及部分病案,还有部分方剂比较。书中对“大黄虫丸”“抵挡丸”“下瘀血丸”的证治有较深认识,多有阐发。该书由刘泗桥、华实孚翻译,在上海《自强医刊》上分期刊出,现存1929年上海东洞学社的铅印本。

(2)《皇汉医学》

《皇汉医学》是日本古方派代表人物汤本求真的代表作,成书于1927年,有刘泗桥和周子叙两个版本。刘泗桥的版本于1930年7月由上海东洞学社出版社出版,同时还在《自强医刊》上连载。周子叙的版本于1930年9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该书对日本汉医和中国中医界影响很大。近代国学家章太炎曾说:“仲景若在,则必曰,我道东矣。”中国近现代众多名医恽铁樵、胡希恕、刘邵武等都受到他的启发。

“皇汉医学”一词起源于日本明治维新时代。虽然在日本明治维新的西化浪潮中,汉方医学一度被禁止,但民间仍有有识之士积极传承中国古老的医学智慧,并延续了对发明汉方医学的汉民族的尊称—“皇汉”。在此潮流影响下,这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医学上冠以“皇”字,把传统的“汉方”“汉医”“东洋医学”改称“皇汉医学”。当时的名医汤本求真先生以“皇汉医学”为其书名,以示书的内容非常珍贵。

该书以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基本内容,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以方统证来阐释疾病的辨证论治。另外还阐述中医诊断学,如脉诊、腹诊等,使作者对中医理论系统有一个概念。后部分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广泛搜集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加注按语。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为主。作者本身是学习西医出身,因此很多地方会用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

(3)《汉方医学之新研究》

日本人中山忠直著此书分别经胡渭桥于1935年和承淡安于1936年翻译。在《科学时报》及《光华医药杂志》中连载。在本书中,作者言及著书的缘由,并从世人对汉洋医学的偏见谈及汉方研究的胜利。在作者眼中汉方非中医的直译,书中也提到了日本人否定汉方医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且,作者在主张汉医复兴时提到了日本几位著名的医界人士其背后均有汉医的背景,例如北里柴三郎博士及其门下等。

本书分列四篇十章,分别为:总说(绪论、医学之地方性、洋汉医学应该携手)、汉方之诊断与治疗(洋汉医学价值之比较、诸种治疗实例、汉方医学近代化之部分的成功—岸本雄二之业绩)、汉方调剂之理论(洋方与汉方效果之优劣、药物之动物试验)、针灸术(针灸治疗总

论、针灸之理论与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