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医学院
中国医学院成立于1928年2月13日,由秦伯未、许半龙、王一仁、严苍山、章次公等创办,章太炎为首任院长。1929年,该校因为内部分裂,濒临解散,其时上海国医公会成立,因章程有开办医校,即顺势接管该校。1932年因“一·二八”事变,学院事物停顿,后国医公会推荐朱鹤皋、蒋文芳重新组织学校。抗战时期,学校数度搬迁,国医公会停止活动后,主办人自筹资金继续办学。延至1948年停办(图23、图24)。
中国医学院属于近代上海中医教育“老三校”之一,其余两所为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新中国医学院。在鼎盛时期,其招生规模居沪上首位,吸引了沪上几乎所有名医到校任教或学习。
在中外医学交流方面,中国医学院是最早大规模引进西医学课程的学校,该校高举“商量旧学,采纳新知”的旗帜,将大量的现代医学知识纳入中医学的教学体系中。该校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制规划等方面均有创举。
图23 中国医学院大门
[《光华医药杂志》,1937.4(3):封2页]
图24 中国医学院院舍
(《中国医学院毕业纪念刊》,1933年第四届第一页)
其设置的课程中,除了中医课程外,还开设了生理、解剖、物理、西药、产科等现代医学课程,并且聘请西医和综合性大学教师任教。
牵头组织中医院校教材编写,不再唯《内经知要》《伤寒论》的原文讲解,而是力求系统化、科学化,订立了教材编写的六原则:
“1.化无系统为有系统;2.避空虚之理论,倾向于实际方面;3.博采各家之说,而归之于一;4.打破中西成见,唯真理是求;5.学理之外,以经验为大前提;6.深浅视学生程度酌量支配。”
改革学制,针对不同学习程度开设四年制本科和两年制讲习院,零基础的进入本科学习,有一定基础的进入讲习院学习,这种模式与现代教育分为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很相似,开启了中医教育的新形式。
该校积极对外宣传中医,举办汉医勃兴展览会、接待国际友人到校参观,如日本菊池未舌、今井丰云、国际联盟费尔伯到访参观等。
对于中西医学交流而言,以中国医学院为代表的近代中医教育已经改变了唯古崇经的思想,也改变了师带徒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西方的医学教育模式,紧跟现代医学的步伐,探索符合中医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