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技术的传播

一、西医技术的传播

近代以来,西方医学迅速发展,与多个相关学科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密不可分:如细胞病理学说及细菌学的发展对疾病原因提供了更准确的说明,化学研究带来了麻醉药和消毒化学剂的发明提升了西医外科手术的安全便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以及一系列光学器械的应用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西医在近代中国得以立足,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这些技术以及器械赋予他们的优越性,从而塑造了外来的西方医学优于传统中医的刻板印象。

近代西医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直接相关,这从沪上西医院设备不断更新的历程中便可略窥一二。

上海开埠后,西医医生开始从海外引进木听筒、体温针以及刀、剪、钳、镊、钩等简单西式医疗器械来提高诊治效率。随后,在西方医疗器械的更新中更是紧跟技术发展潮流。如1906年,同济医院得到国际友人的大力资助,得以率先从德国进口手术器械、电动工具和显微镜等,在上海医疗界引起轰动。1922年,仁济医院更是首家从欧洲引进X光机,为同行所羡慕不已。此后,一些医院发现这些先进的医疗器械确实为医生的得力助手,纷纷开始加快现代化进程。财大气粗的医院从国外引进,经济相对拮据的医院则陆续开始使用国内厂家制造的注射器、电疗器、太阳灯、水浴、烘箱、高压蒸汽消毒器等简单小型诊疗设备。1936年,中山医院在建院初就配置了上醚机、心动电描器、X光机、显微镜等检查、检验、手术设备。抗日战争胜利后,各市立医院还获得了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援助的临床、检验常规设备等剩余物资。如澄衷肺病疗养院仅有的一台10毫米X光机,公济医院、仁济医院和广慈医院的大型、深度X光机和高倍显微镜等。

近代,西医技术在上海传播的例子数不胜数,但从时人的反应以及持久性来看的话,或许在如下两方面最为典型:一是引进“牛痘”技术来防范天花病的大面积传播;二是西医外科手术在割治重症中展现出传统中医难以比拟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