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汉医学家来沪交流

2.日本汉医学家来沪交流

汉医勃兴展览会是中日医学交流成功的典范,在此前后有中日中医界的联系已经非常频繁。日本的汉医学者来到上海,与沪上中医界有深度交流,对中医的科学研究、教育进行调研,从而也促进了日方汉医的发展。如:

1931年日本东洋医道会理事长南拜山、日本帝国大学教授白井光博士等曾动员五百位日本学者,提议在日本帝国大学开设中国医学研究讲座,以此推进汉医发展。此举得到了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两位便安排来到上海,希望可以吸纳更多中医知识,推动讲座的设立与发展[36]

1935年引地兴五郎来上海进行学术交流,希望可以更为系统缜密地学习中医与汉医理论,使得自己的医术能有所精进。他是东京帝国大学的教授,兼医学博士,曾经留学德国,兼任南洋堂医院院长一职,是日本一位家喻户晓的名医。他在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孟河费家所研制出的五种治疗肺痨药丸,实际并没有消灭结核杆菌的功效,这一发现也使他在中国医界名声大振。根据十多年的从医体会,他认为“西医亟待改善,有补充完善的必要”,而中国作为汉医的发源地,定有诸多学识经典可供研究。他还特地拜访费子彬,在同声翻译的帮助下,与其交流心得,畅谈中医,并接受费赠予的自主研发药物,带回故里进行研究。

1935年6月3日,日本明治医药专科学校医学博士菊池未舌参观中国医学院[37],了解该校的办学情况。

1936年4月日本大阪汉方医学院院长今井丰云来沪考察学习,他尤其关注民国时中国的医药事业,抵达上海后,随即参观了上海的各种医药设施机构,之后前往由上海市国医公会设立的中国医药院进行演讲。在演讲之前,由“中国医药院的教务长蒋文芳等人”陪同,先行参观了图书馆等处,“下午两点在大礼堂正式开始演讲”。演讲的主题主要围绕“四诊法实演”展开,大致内容包括今井丰云行医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及在诊治过程中所积累的个人经验,且纵观“近三十年日本医疗领域发展,日本上下,无论民众百姓,还是医学大师,都认为西医无法满足基本需求”,而汉医的价值,完全有广泛推崇的必要。今井提出,“假以时日,日本的汉方医药,可重回明治以前的盛状”,所以国人对中国医药更应有信心,努力巩固,将中医发扬光大。演讲后,今井与台下学生及教师热情互动[38]。时至今日,“四诊法实演”的原稿已经无法寻得,但今井的演讲无疑给当时的中医同胞们,带去莫大的鼓舞。

这一时期,日本的一些大学学者也纷纷来上海交流,探讨中医和汉医防治疾病的理论,同时期冀发掘传统中医药中一些有价值的医技和药物,以现代医学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研究,以揭示传统中医药内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