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片仔癀
2025年09月26日
3.片仔癀
福建传统中成药片仔癀,具有消炎止痛、清火败毒、祛除疥疮的功效(图15)。
据传其来源于明朝宫廷内配方,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位御医因为不满朝廷的严嵩父子残害忠良,逃离京城,流落至福建漳州,隐姓埋名,在漳州东郊璞山岩寺出家为僧。他善于治疗热毒肿痛,跌打损伤。开始仅为寺内僧人治疗,后来名气逐渐传开,附近百姓皆来求治。他的配方采用上等麝香、天然牛黄、田七、蛇胆等名贵中药,炼制成药锭。因为“一片即可退癀”而得名“片仔癀”。该方在璞山岩寺代代相传,成为该寺的传寺之宝。
在旧时闽南片仔癀被奉为“镇宅之宝”,当地走亲访友素有送片仔癀的习惯。在海外华人眼里,片仔癀被视为“神药”并广泛应用。在印度尼西亚片仔癀被用来治疗热血病、登革热,在日本被用于治疗前列腺炎,在泰国被用于预防和治疗性病。
20世纪30年代,印尼华侨、泗水中医公会主席林庭槐将片仔癀配方带到了印尼,收效很好,被认为是“确实能止痛去毒之唯一特效药”。抗战期间,林氏捐出配方,采购原材料,亲自指导生产了1 500包片仔癀,连同其他药品,经香港转送国内,以支援国内抗战。
据传在之后的越南战争期间,在抗生素对某些枪伤刀创、恶疮毒虫无效时,片仔癀往往能有奇效。于是美军大量采购,作为士兵丛林作战的军需。中国因此在一段时间内禁止片仔癀出口。
20世纪80年代上海爆发流行性甲型肝炎,片仔癀在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片仔癀的配方和工艺,已经成为国家机密,被国家质监检疫总局认定为原产地标记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