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本求真(1867—1941)
2025年09月26日
13.汤本求真(1867—1941)
日本古方派代表。1876年生于日本石川县,早年就读于金泽医学专门学校学习西医,1901年毕业后进入栃木县立病院工作,次年返乡单独开业行医。1906年,其长女因患痢疾而亡,有感于“医之无术”,精神几乎溃乱,开始对西医学产生怀疑。1910年,偶然读到和田启十郎的《医界之铁椎》,开始发奋学习中医。他认为“此学虽旧,苟能抉其蕴奥而活用之,胜于今日之新法多矣。”于是主动写信求教于和田启十郎,并仿照和田启十郎的名字“子真”,将自己的原名“四郎右卫门”改为“求真”。1917年,他出版《临床应用汉方医学解说》,又经过十年的努力,1927年6月,他出版了《皇汉医学》第一卷,此后1928年4月、9月,先后出版第二、第三卷。全书57万字,主要参考文献120部,其中12部为中国医家著述,其余均为日本汉方医家的著作,而古方派尤多。这本书对当时日本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著名汉医奥田谦藏特为其撰写跋文:“此书成后,公之于世,所以补正现代医术之谬误缺陷,故无论矣;又将医界之宝库、汉方医学之真谛一一揭出,负启导后进之大任。”
这本书也影响到中国的中医界。该书自1930年在中国翻译出版以来,曾三次翻译,10余次重印。民国医家曹颖甫、陆渊雷、恽铁樵、章太炎、章次公及现代医家胡希恕、刘渡舟、刘邵武等都大为推崇。已故著名经方学家胡希恕先生评价该书“所阅之书既多,则反困惑而茫然不解。后得《皇汉医学》,对汤本求真氏之论,则大相赞赏,而有相见恨晚之情,于是朝夕研读,竟豁然开悟,而临床疗效则从此大为提高。”汤本求真与中国医界的联系也非常活跃,对于汉译版本的出版,汤本求真专门题字“祝汉译《皇汉医学》发刊,并望贵国古医道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