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体西用”与“中西折中”

1.“中体西用”与“中西折中”

中西汇通的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关于中学与西学的关系问题,出现了两种理论,一种是中体西用论,一种是中西折中论。

中体西用论涉及“中学”与“西学”两个概念,前者是指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化体系,如儒学体系;后者指源于西方的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中体西用论认为应该以“中学”为主体,“西学”作为“中学”的补充或辅助。这种思想在西方医学进入中国之初就形成了。

中西折中论认为,中医学作为“国粹”应该予以保留,但是只保存其有价值的部分。不应该因中医为中国所固有就刻意强调中医为主,西医为客,从而不允许西医与之并列或超过中医的位置。也不应该因为中医理论有“谬误”之处,而全盘否定中医,弃中从西。哪怕中医拥有实际疗效的临床经验和理论上的优点,也弃之不用。应该肯定西医学理论的正确性和诊疗方法上的先进性。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是对西医有较深入了解,并且受西医影响较深的中医人士,以及对中医有较深入了解并且受中医影响较深的西医人士。晚晴末年至民国初年,中西医折中论者以“中学西”人士居多。最著名的如俞凤宾,在1916年1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他发表了《保存古医学之商榷》[1]一文。文中明确指出,日本明治时期废止汉医之策不可取。“欲废旧医者,泰半为浅尝之西医士,此辈徒学西医之皮毛,学识经验两不足取,而骤然曰中医陈腐当废除之,而将其有价值处一概抹杀焉”。俞氏指出“去旧医之短,采西医之长,折中至当,则我国医学行将雄飞于世界矣。”

两种理论有者明显的不同。中体西用论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强调中医为本,西医为辅。中西折中论者则主张不存在中西医学的主次分别,应该把两种医学等同起来,意图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统一在“中国医学”的范畴之中。无论两者的观点有什么不同,他们都是着眼于中国医学的进步,着眼于改良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