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序言 人民政协若干理论问题
第一章 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
一、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
(一)人民政协的建立与发展呼应了统一战线的需求
(二)人民政协的构成与特点彰显了统一战线的要求
(三)人民政协的职能与任务融合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四)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重要作用——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为中心
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性质的明确及其地位
(三)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有机结合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一)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性质是历史形成的
(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本质的内在要求
(三)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和凝聚共识的四大主要职能,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平台,为社会主要利益群体提供了理性表达诉求的制度渠道,体现了国家治理中利益表达和整合的理念
(二)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能够充分发挥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国家事务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政治民主进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载体
(三)人民政协是与社会各界有着广泛联系的统一战线组织,具有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要求参与主体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基本特征
五、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一)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和发展的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二)人民政协是协商机构,人大是权力机关,它们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安排的组成部分
(三)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第二章 人民政协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一、人民政协创立与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
(一)从“三三制”政权到《论联合政府》
(二)从“重庆谈判”到“旧政协”
(三)从“五一口号”到“新政协”
(四)毛泽东协商民主思想的精髓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概况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
(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
(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
(四)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三、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边界与衔接
(一)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概念界定及其联系
(二)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边界
(三)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有效衔接
四、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以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为例
(一)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的设立
(二)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的作法
(三)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的特点
(四)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取得的实效及其原因
第三章 加强与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职能
一、共产党欢迎民主监督,容得下尖锐批评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二)改革开放时期
(三)新时代以来
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特点和独特优势
(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
(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
(三)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独特优势
三、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
(一)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容
(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形式
(三)规范、健全民主监督程序
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政协民主监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下一步加强政协民主监督的对策建议
五、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机制建设
(一)深刻认识健全政协民主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二)构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
第四章 人民政协从来就是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一、“五一口号”表明政协不是权力机关,而是协商机构
(一)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治组织,而这个统一战线又是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
(二)“五一口号”号召召开政协会议,协商召集人大会议,建立新中国
(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表示愿在中共领导下,协商成立联合政府,建立新中国
二、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初步确立
(一)毛泽东同志说,新中国不采取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会制度
(二)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种议行合一的政体
(三)政协只是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了人大的权力,之后就变成了协商机构
三、人民政协作为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最终确立
(一)人民政协长期存在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五四宪法”的颁布,以宪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实行两党制和多党制,也不实行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而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三)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召开前夕中共领导人的有关讲话和会议通过的政协章程,都对政协职能作了论述和规定,至此,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基本确定
第五章 人民政协参与地方立法协商
一、协商民主、人民政协与立法协商之间的关系
(一)立法协商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其有关问题的厘清
(二)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三)立法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要内容和形式
(四)立法协商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
(五)人民政协是立法协商的重要平台
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可行性
(一)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法律和政策依据
(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历史惯例
(三)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
(四)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有独特优势
三、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模式
(一)党委统筹模式
(二)人大和政府主动模式
(三)政协主动模式
四、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一)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面临的问题
(二)人民政协参与立法协商的实现路径
结语 加强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一、人民政协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坚持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是应有之义
二、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必须落实到党对人民政协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之中
三、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延伸阅读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延伸阅读之二 《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一、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渠道程序
三、继续加强政党协商
四、积极开展人大协商
五、扎实推进政府协商
六、进一步完善政协协商
七、认真做好人民团体协商
八、稳步推进基层协商
九、加强和完善党对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延伸阅读之三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
一、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
二、明确政协协商的内容
三、规范政协协商的形式
四、加强政协协商与党委和政府工作的有效衔接
五、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建设
六、提高政协协商能力
七、加强和完善党对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领导
延伸阅读之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二、明确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要内容
三、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形式
四、规范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程序
五、健全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机制
六、加强党对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领导
延伸阅读之五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
一、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
二、切实担负起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政治责任
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四、推进人民政协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五、驰而不息改进作风
六、坚持用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七、加强对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
延伸阅读之六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
目 录
总 纲
第一章 工作总则
第二章 组织总则
第三章 委 员
第四章 全国委员会
第五章 地方委员会
第六章 会 徽
延伸阅读之七 《习近平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