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发挥着政治协商、民主监...
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平台,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不仅为各党派、各团体、各界表达利益诉求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渠道,而且能够把各方面的诉求整合起来直接送达党委和政府。
1.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界别优势、党派优势和群众优势
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界别优势、党派优势和群众优势。全国政协有34个界别,由中国共产党、8个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8个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和5大宗教团体的代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归国侨胞的代表,以及其他各个界别的代表组成,具备上达党政、下连各界、位置超脱的特点,是各党派、界别、群众表达意愿的平台。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平台,肩负落实这个基本政治制度的政治责任。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人民政协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70]人民政协的协商、监督、参与、合作活动是以宪法、政协章程和相关政策为依据,有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保障的,能够团结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代表人士、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归国侨眷和海外侨胞对国家事务开展党际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界别协商、民主监督,对国家方针政策发表看法,提出批评建议,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添助力、增合力,有效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达到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多元共治共享的目的。
2.人民政协要加强履职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人民政协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履行主要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政协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指出:“要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民主监督的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机制。”[71]为发挥政协民主监督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和公共治理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期间,浙江省委就出台了一系列加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文件,如《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加强人民政协履行主要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从而使浙江省人民政协在履行职能的制度化建设方面走在了前列,为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民族、各界代表人士利益表达和实现提供了畅通的体制机制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这是人民政协加强履职工作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
3.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
国家治理体系的重点之一就是健全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人民监督权力运行的重要途径,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监督形式,有利于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有利于发扬民主、有利于党政决策的科学化。但是,民主监督职能在政协主要职能中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亟待加强。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坚持服务、配合、支持的原则,重点抓住党政机关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敢于开展民主监督,善于开展民主监督”。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政协民主监督“服务、配合、支持”的原则,针对党和政府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监督,利用社会力量制衡国家权力,达到善治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政协要通过民主监督“帮助查找不足、解决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72]政协民主监督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对涉及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开言路、畅所欲言,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压力,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为国家治理建言资政,努力为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意见》指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协商式监督”的地位,更能让人民政协发挥好民主监督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