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协商恳谈会取得的实效及其原因
实效,是检验协商恳谈会的最终落脚点。市政协协商恳谈会通过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完善市政协协商民主格局等许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的效果。
完善了市政协协商民主格局。协商恳谈会与每年一次的市政协全体会议(会期五天或五天半),每年两至三次的议政性常委会议 (会期一天半)和议政性主席会议 (会期半天),每年举行两次的议政会 (会期半天)功能互补,大大增加了政协协商议政活动的密度和频次,使协商民主经常化;大大丰富了履行职能的载体,拓宽了协商民主的渠道,逐渐成为北京市政协的一个特色。
促进了各界人士的沟通了解。协商恳谈会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的制度化平台。协商恳谈会注重参会人员的多元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强调面对面的座谈、面对面的沟通、面对面的解释;坚持平等协商、真诚协商、务实协商;促进了各界人士的认识在沟通、交流中深化,分歧在讨论、互动中趋同,共识在协商、了解中增进,达到了加强联系、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协调关系、凝心聚力的效果。
提升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为人民政协主体的政协委员,是一个庞大的智力群和人才库,他们遍布于各行各业,拥有高知识、高智商、高技能,能够在协商恳谈会中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通过相关领域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协商、讨论,可以形成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对党和政府拟议中的方针、政策、法规,对处于不同意见争执中的决策方案,对尚未列入党政议事日程的重要问题,都起到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提升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提高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政府部门的采纳,可以极大地调动广大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如“完善首都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协商恳谈会结束后,市政协在原有调研报告的基础上,吸取了参加恳谈会的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建议,形成《关于完善首都人口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并被市“十三五”人口调控相关规划和工作方案吸收采纳。这对于政协委员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提升了党委政府在各界别的威望。人民政协不同于党委、政府,天然具有统战的“初心”与“基因”。人民政协通过协商恳谈会,不仅可以促进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更好落实,而且可以更好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凝聚力。如宗教界委员在“我市宗教房产落政工作”协商恳谈会中认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宗教房产落政工作,取得很大实效,获得宗教界人士的衷心感谢,宗教界代表人士对政府推进宗教房产落政中存在的困难表示理解,提升了党委政府在宗教界的威望。
协商恳谈会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呈现出许多鲜明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协商效果,为我们继续推进协商民主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支持。当全国政协恢复双周座谈会后,市政协领导一边关注,一边思考市政协相应的举措。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果断决策,以协商恳谈会的形式予以呼应。与此同时,市政协主席会议还适时研究出台了推进协商恳谈会的《工作办法》,为协商恳谈会定性并确定工作方式和程序。根据《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协商议政——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一书所举案例可知,2014—2017年75%以上的协商恳谈会都是由市政协主席主持。另据笔者统计,2018年召开的九次协商恳谈会全部由市政协主席主持。协商恳谈会作为北京市政协加强协商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离不开市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二是会务组织得力。协商恳谈会召开前,协商议题牵头单位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明确参会人员、组织调查研究、拟定会议方案,协调相关部门予以配合,全力以赴做好会议筹备和相关会务工作,保证会议顺利召开。会议结束,第一时间把会上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准确地整理出来,通过《诤友》等刊物报送党政领导,有时也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开来。这既激发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帮助委员检验认识、校准认识、深化认识,不断提高议政建言的质量和水平。
三是议题选择得当。选准议题是办好协商恳谈会的基础。在协商议题选定中,市政协主要根据党委政府决策需要或委员普遍关心的问题确定,努力做到反映群众意愿、契合决策需要、着眼解决问题,使协商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首都功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等问题,既可以聚焦问题,集中发力,避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又有利于转化协商成果,有的放矢,避免泛泛而谈。与此同时,议题协商恳谈会的议题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容易引起重视和得到采纳,能够更有效促进协商成果的转化和落实。
四是参会人员合理。协商恳谈会找准人员很重要。协商议题牵头单位选择的参会人员,首先是找与议题利益相关的各方面代表人士,以便从不同站位、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过分偏重某方面而影响对总体利益构成的判断。其次是找对议题有专门研究和深刻认识的委员和专家学者,以便对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不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邀请分管部门负责人出席恳谈会,这样才能更好体现协商。如果分管部门负责人不出席,政协“自拉自唱”,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商。
五是调查研究扎实。“协商恳谈会”必须有扎实的调研成果作为支撑。调查研究是开好“协商恳谈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环节,在选对题目、找准参会人员之后,不是简单邀请大家到会一谈了事,而是要带着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听取意见,结合议题继续认真作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深入分析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并提炼、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不同侧面提出富有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确保议政建言的质量和水平,真正形成一批有价值有见地的会议成果。
六是会议氛围民主。开好“协商恳谈会”,真正做到“讨论热烈而不对立、交流真诚而不敷衍、批评尖锐而不极端”,需要严谨的组织和良好的会风。协商恳谈会一方面营造平等协商、真诚坦率的会议氛围,鼓励与会者讲真话、讲实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做经验介绍或工作汇报式发言。另一方面,倡导与会者言之有据,不道听途说;言之有理,不主观臆断;言之有度,不偏激偏执;言之有物,不大而化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商量得越多越深入越好。”[63]协商恳谈会在拓展协商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在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重要作用,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其所取得的实效和成果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正如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在“协商民主及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协商恳谈会上的讲话所说:“协商是政协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前的重要环节。目前,协商民主仍处在积极探索阶段,需要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积极努力,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政协工作要在积极实践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64]协商恳谈会正是继承中的创新。相信随着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协商恳谈会这种民主形式将会在创新中继续发展,进而在北京市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注释】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2]毛泽东对协商民主思想的阐发通常是用“共同商量”“民主合作”“协商合作”“协议”等词汇来表达。
[3]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1~742页。
[4]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0页。
[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939~1940年)》(第12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59页。
[6]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7]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
[8]毛泽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42~743页。
[9]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员与党外人员的关系》,载《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95~396页。
[1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04页。
[11]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56~1057页。
[12]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9页。
[13]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7页。
[14]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9页。
[15]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0页。
[16]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载《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3页。
[17]毛泽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8页。
[1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7~28页。
[19]四川师范学院《张澜文集》编辑组:《张澜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7页。
[20]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编:《政治协商会议纪实》,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464页。
[21]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
[22]毛泽东:《给李济深、沈钧儒的信》,载《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0页。
[23]杨建新等编著:《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纪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49页。
[24]杨建新等编著:《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74页。
[25]杨建新等编著:《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26]杨建新等编著:《五星红旗从这里升起——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记事暨资料选编》,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185页。
[2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载《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31页。
[28]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
[29]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99页。
[3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
[31]高建中编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纪实》,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第95~103页。
[3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6页。
[33]陈家刚:《协商民主与当代中国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34]谈火生:《协商治理的当代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
[35]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793页。
[3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2页。
[37]谈火生:《协商治理的当代发展》,广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9页。
[3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5页。
[3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5~76页。
[4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68页。
[4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0页。
[4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0页。
[43]习近平:《在同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月24日。
[44]杨绪盟:《中西方政党协商之比较》,载北京社会主义学院编:《加强政党协商制度化建设——2015统一战线前沿问题研究文集》,学苑出版社2017年版,第115~116页。
[45]张献生:《政党协商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地位和作用》,载《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第29页。
[46]《中共中央印发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2月10日。
[4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23页。
[4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1日。
[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
[50]《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的实施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6月26日。
[51]政协全国委员会办公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中卷),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5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1日。
[5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人民日报》2018年3月28日。
[54]郑又贤:《民主党派在推进协商民主发展中的角色升级研究》,《东南学术》2015年第6期,第45页。
[55]王江燕:《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联系和区别》,《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第28页。
[56]魏晓文、郭一宁:《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5期,第8页。
[57]张献生、吴茜:《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第11页。
[58]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新常态下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边界与融合研究》,《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第8~9页。
[59]《中共中央印发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2月10日。
[60]魏晓文、郭一宁:《论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互动关系》,《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第5期,第9页。
[61]李金河、王江燕:《政党协商与政协协商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6期,第89页。
[62]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编:《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协商议政——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64~238页。
[6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第73页。
[64]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基地编:《聚焦首都城市功能协商议政——十二届北京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探索》,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171~1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