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简介
《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这本书是由.陆凯华著创作的,《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共有90章节
1
总序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影响力,传承中国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精神,展示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成果,2013年7月,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党委宣传...
2
序言
陆凯华的博士毕业论文《悲剧的终结与新生——青年卢卡奇悲剧理论研究》有幸纳入“博文文库”出版,依照文库要求,指导老师当撰一序言。我并非卢卡奇研究专家,但因指导之责...
3
目录
总序 序言 导言:欧洲文明的危机与悲剧的新生 一、西美尔与韦伯:新康德主义的文化意识 (一)形式与生活 (二)文化的悲剧 二、艺术的独立性:拯救文明危机的可能性...
4
导言:欧洲文明的危机与悲剧的新生
在1908年到1916年这几年中的许多个星期天,卢卡奇、布洛赫、雅斯贝斯、施密特等一批日后蜚声欧洲的青年才俊都聚集在马克斯·韦伯位于海德堡的家中。在以学术沙龙为...
5
一、西美尔与韦伯:新康德主义的文化意识
青年卢卡奇对当下资本主义文明危机的诊断,从整体上可作如下概述:当下现代西方文明社会运行的秩序,使人们无法认识到他们所生存的世界乃是他们自身的造物;相反,人们将眼...
6
(一)形式与生活
“形式”(formen/form)这一术语在新康德主义的语境下所指代的正是认识主体获得对象的先天原则。在康德哲学看来,由于事物自身并无可被经验化的“结构”,人需...
7
(二)文化的悲剧
在西美尔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者”们看来,在“形式—内容”的意义上,资本主义“文明”(civilization)阴影下的文化危机,正缘于个体与对象之间“中介形式”...
8
二、艺术的独立性:拯救文明危机的可能性
无独有偶,艺术的独立性问题是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从卢卡奇到阿多诺)的思考起点。它的意义在于,艺术—审美形式所具有的完美的统一,或为窥见一条重新赋予生活以...
9
三、现时代的艺术:作为艺术形式的新悲剧
以古希腊悲剧为原型的现代悲剧,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完成上述的“形式对生活内容”的赋形与规定。但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它势必包含两重内容:形式与内容统一,以及由之...
10
第一章 《现代戏剧进化史》:卢卡奇悲剧问题的起点
一种现代戏剧是否存在并且是否是可能的?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 ——卢卡奇:《现代戏剧》[1] 写作于1906年,发表于1910年前后的《现代戏剧进化史》(En...
11
引子——悲剧快感问题与卢卡奇的回应
悲剧(der Tragödie/tragedy)仅从表现手法上说,是一种悖论性的艺术形式[3]:它试图表现一种令人痛苦的悲剧性故事与毁灭性事件,但观众却从原本理...
12
第一节 现时代的语境与悲剧的意义
...
13
一、悲剧的社会学——西美尔的启发与影响
对戏剧进行一种社会学考察的思路,依循着西美尔的新康德主义[16]。这既体现在《现代戏剧进化史》中对西美尔的许多术语的沿用(如“风格”“世界观”等),更体现在这本...
14
二、对苦难的模仿——现时代对悲剧的需要
悲剧痛苦与悲剧死亡,是对当下时代的苦难现实的高度“模仿”。在这个意义上,悲剧也是通过模仿现实中的“苦难”,从而体认由现代生活带来的种种挫败、危机与迷失。对此我有...
15
三、新悲剧的特性——调和性的力量的悬置
有趣的是,在《现代戏剧进化史》的第二部分中,卢卡奇看似否定了他第一章的内容。在此,他首先认为,新的戏剧来自有意识的理性需要。他认为现代戏剧是至今为止第一个不从神...
16
第二节 命运与必然性——悲剧形式的核心
...
17
一、悲剧必然性的目标:对生活的艺术性重建
不妨先就之前的悲剧痛苦与悲剧美感的关系问题来展开接下来的论述。毫无疑问,传统悲剧对命运(des Schicksals/destiny/fate)的主题化乃是艺术...
18
二、悲剧必然性的功能:戏剧效应的内在条件
但要理解悲剧命运—必然性的先验前提,即命运何以可能这一问题,还需回到现代悲剧本身所需的美学目的上来。 市民戏剧之戏剧性,以一种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在于其产生的感性...
19
三、悲剧必然性的标准:现时代悲剧的风格化
在卢卡奇看来,艺术必须肩负拯救生活意义的重担。因此,对戏剧而言,它的内容就必须囊括整个生活。但戏剧与史诗或小说不同,它必须在纵向的深度上完成对生活的构建,用卢卡...
20
第三节 现代悲剧形式的先验演绎
既然命运作为戏剧的风格的形式是悲剧得以可能最为核心的要素,那么我们又如何能保证悲剧对命运的模仿既能在令人信服,又打动人心呢?在卢卡奇看来,命运是否能够被观众理解...
21
一、悲剧创作的先天性前提与先验形式
先天与先验这两个概念在康德哲学的意义上是有重合的。对康德而言,凡先验的必然也是先天的,二者虽然有重叠,但又有相互区分的意义。先天(a priori)意味着“天赋...
22
二、安提戈涅:古今悲剧命运在“世界观”上的差异
在分析《安提戈涅》时,卢卡奇与当时的戏剧评论家保罗·恩斯特展开了对话。二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如何思考安提戈涅走向死亡的命运。在卢卡奇看来,恩斯特将主人公安提戈涅以...
23
三、现代悲剧的先验演绎:戏(悲)剧的辩证法
为了完成知性化创作与感性化表现之间的辩证统一,卢卡奇提出戏剧的辩证法。既然现代戏剧的创作悖论在于“必须用感性的方式表现最深奥的抽象”,那么戏剧辩证法的任务也正是...
24
四、现代悲剧的先验演绎:悲剧中的对白与象征
卢卡奇在此不得不承认,戏剧虽然由对白表达所构成,但戏剧本身所“必须表达的东西超出了对白的表达能力”[77]。这似乎使得卢卡奇所反对的某种观点得以成立,换言之,戏...
25
第二章 悲剧的“形而上学”
我们说,一个事物是持续的,那是因为它的实存与它的本质不相符。 ——谢林 (转引自卢卡奇:《悲剧的形而上学》[1]) 人的实存的最深切的渴望是悲剧的形而上学依...
26
第一节 悲剧“形而上学”的四重内涵
写作于1908年的《悲剧的形而上学》(Metaphysik der Tragödie),被收录于卢卡奇的论文集《心灵与形式》(Die Seele und die...
27
第二节 悲剧的形而上学:观念论与浪漫主义
...
28
一、德国观念论:重建人的“形而上学”
卢卡奇对悲剧看似非理性的浪漫—神秘主义的话语方式,却与德国观念论(German idealism)的理性主义有着内在的关联。可以说,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互为阐释的...
29
二、浪漫主义:“形而上学”的艺术话语
在“形而上学”的这一追问下,卢卡奇对悲剧以及艺术的言说,正对应着德国观念论之“形而上学”对时代问题的言说。我将在接下来的论证中证明,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
30
三、悲剧的界限:浪漫主义的失败
卢卡奇显然清醒地认识到,谢林意义上的“实体”,势必走向对一种超验的、无法言明的、特属于造物主的“上帝存在证明”。谢林假定这一“实体”是从自然到人之意识的自我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