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悲剧的“二元化”

第二节 现代悲剧的“二元化”

如果从古今悲剧对“生活概念”的态度来看的话,艺术形式处理生活素材的方式,就成为区分于古代悲剧绝佳的标准,这正对应着卢卡奇提出的“现代悲剧的二元化”问题。按照《卢卡奇早期文选》编者张亮教授的话说,所谓“戏剧的二元化”,是指谢林与黑格尔艺术哲学意义上的“史诗的客观原则和抒情诗的主体性原则这二者的统一”[11]。而在卢卡奇这里,现代悲剧的二元化问题实则意味着上述“史诗客观原则”与“抒情性的主体性原则”的决然对立,而史诗的客观性原则无非是曾经内在于生活的本质所具有的客观性。因此,用卢卡奇的话说,上述这一对二元性矛盾,无非仍是失去内在本质的“生活”,与代表心灵(灵魂)一方“本质”的对立。现代悲剧,已然是一种自觉的悲剧形式,它在明知形式与生活的决然距离的前提下,试图再造一个“悲剧中的生活”。但生活中的素材,与现代悲剧的抒情性的本质之间,存在着一对难以回避的矛盾。如果从《现代戏剧进化史》的新康德主义的视角看,现代悲剧在经历了“市民戏剧—资产阶级上升阶段”这一蜜月期后,却仍然保留着形式创作的动力,可称得上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艺术形式。因此,对无本质生活质料的处理方式,也构成了现代悲剧的两种基本形态。下面,我首先将分析这两种不同的现代悲剧各自的特点及其内在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悲剧的这两种基本形态,也迎合了时代生活主题的变迁。随着莎士比亚悲剧(第二种形态的现代悲剧)这一类新悲剧的出现,悲剧在故事的主题上也发生了转变。现代性由于主观自由的膨胀所导致的孤独与信任问题,成为莎士比亚悲剧所力求表现的主题。而这也将间接地改变了悲剧在戏剧的创作手法与表现形式。尤其在表现形式的选择上,我们将看到,随着现代悲剧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描写的侧重,悲剧的表现方式将从“对话”(dialogue)转向“独白”(monolog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