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时代的黄昏——古典悲剧与希腊哲学
在《小说理论》中,卢卡奇将悲剧排在了史诗之后的伟大史诗文学传统中的首位。在他看来,悲剧一直力图替代史诗艺术,成为新的时代性的艺术形式。但这里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理解悲剧艺术在历史哲学的意义上,所映射出的历史辩证法。卢卡奇认为,伴随着史诗时代的远去,在历史哲学与艺术之间有了一个新的辩证关系。随着史诗面对的富有总体性的生活消亡之后,史诗形式所代表的“复制”(copy)这一模仿的艺术手法也随之瓦解,而这也意味着古希腊“美学与历史哲学的同一性”不再可能,取而代之的是二者之间更加纠缠的复杂关系。因此,在《小说理论》的开端,卢卡奇就阐明了自己对希腊时代之后的艺术形式考察的核心线索。他认定,对于艺术形式的考察,考察的重点应放在艺术形式在历史上的变迁过程,与其所处时代的对应关系上。但他明确表示,这种艺术形式的变迁服从于一种历史哲学的辩证法,他用新康德主义式的术语说道:“先验定向点上的这样的一个变化,其结果就是使艺术形式从属于一种历史哲学的辩证法;但是这种辩证却要因各种形式的题材的先验家园(Heimat)而有所不同。”[37]那么,这里的历史哲学的辩证法究竟该如何理解?
要理解历史哲学的辩证法,就要先解决另一个难题:美学与历史哲学的同一性的变化既然早在古希腊时代内部就发生了,那么古希腊人是如何处理这一对矛盾的呢?在《小说理论》中,这一问题直接关涉史诗之后的两种史诗文学传统的艺术形式——古典悲剧与柏拉图哲学。而古希腊内部处理历史与艺术形式的矛盾的方式,与之后的现时代与现代艺术形式的关系,两种方式间又会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在历史哲学的语境下,这对理解现代艺术(现代悲剧与小说)及其艺术哲学都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为此,有必要在总体上把握历史辩证法的内在尺度,继而回应史诗后的希腊艺术与“后希腊时代”的内在辩证关系。只有完成了上述两个部分之后,我们才能在进一步理解现时代语境下,将时代状况与艺术的辩证法具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