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畅想,强调“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要求“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我国是人口大国,必然也是固体废物产生大国。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和利用,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同时,也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生态中国的建设推进。事实上,“废物”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如能将其减量化、资源化,对建设“无废城市”、促进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意义重大。
炉渣是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次废弃物,包括炉排上残留的焚烧残渣及从炉排间掉落的颗粒物质。2017年,我国202个大中城市每年产生约2.02亿t生活垃圾,据统计资料,每焚烧1t生活垃圾将产生约0.22 t的炉渣。大量焚烧炉渣的产生和堆放,不仅占用土地、污染环境,而且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科学地认识炉渣、合理地使用炉渣、控制炉渣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实现垃圾焚烧二次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上海在生活垃圾焚烧以及相应炉渣材料的资源利用技术研究和利用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对炉渣材料资源化利用有深刻认识与技术储备。
本书将炉渣纳入“城市矿产”对象,阐述了炉渣中矿物的形成与转换、炉渣中有价矿物的分布与选矿技术、炉渣中矿选金属的品质提升等内容,旨在规范炉渣处理厂的选矿工艺和作业流程。以炉渣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为主线,以控制炉渣材性缺陷对使用对象品质影响为前提,评估了炉渣集料替代天然集料应用的潜在特征,将炉渣纳入“绿色建材”行列;阐述了炉渣的工程应用途径,为保护自然资源、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思路。从炉渣固有的环境属性、炉渣加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面向炉渣应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全方位地对炉渣实施环境评估,有助于促进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本书有机地集成了与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产业协同相关的选矿、建材、环境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成果,体系性地介绍了炉渣资源化利用的关键技术。其中,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我国在炉渣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贡献。
本书的作者为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过震文、徐斌,同济大学李立寒和浙江工业大学胡艳军。他们一直从事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本书作为他们多年资源化利用科研和工程应用实践的结晶,是国内首部系统介绍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利用的专著。其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路径,定会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为“无废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