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炉渣样品
2025年09月26日
10.1.1 炉渣样品
为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环境特性,收集选取了国内多个城市炉渣样品,分别编号为C1、C2、W、X、N、J和P,其中X炉渣产生于循环流化床工艺,其他产生了多级往复炉排炉工艺。采集条件如下:取自焚烧厂新鲜炉渣,在炉渣堆不同位置设定8个取样点;采集时间为焚烧厂正常运行期间,且非雨水天气;将不同采集点样品混合均匀。
炉渣出炉温度在400~500℃,出炉后水淬冷却处理,这导致原状炉渣中均含有不同程度水分。各地炉渣在表观颜色和物理组成上有所不同。C1原状炉渣颜色较深,含有相对较多的塑料、木头等未燃有机物,这是由于该厂生活垃圾焚烧不充分造成的。C2、X和P原状炉渣中含有较多大粒径颗粒。处理后的炉渣集料由于经历了包括筛分、破碎等机械分选处理工艺,最后的集料粒径较均匀,基本上看不到较大颗粒物和未燃尽组分。
为确保化学成分检测分析结果的可信性,需要获得数量较少的代表性炉渣样品,为此采用四分法分样:将炉渣样品置于平地上混合搅拌均匀,尽量薄地摊开,采用四分法分出一份A;将A再进行混合搅拌再平摊开,采用四分法分出一份B,继续使用四分法直至每个1/4样品质量大约1 000 g为止,分别保存这4份1/4样品入自封袋;取其中一袋于105℃烘箱内烘干,测得其含水率;然后将其研磨至通过0.075 mm筛,细料继续采用4分法,直至1/4样品质量为10 g左右,将其装入自封袋保存,备XRF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