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1 上海浦东试验基地干法炉渣处理项目
位于上海浦东曹路地区的城市固废综合处理试验基地,是由上海相关管理部门牵头组织“产、学、研”多单位联合建设,旨在对各类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利用技术及相应的管理政策予以研究和实施的中试基地。其中的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处理线的首期建于2003年,是为国内大陆地区第一家日处理千吨级生活垃圾焚烧厂建设配套的第一条炉渣处理线,现有的生产线经多年变革改造而成,该生产线也是目前国内大陆地区较为少见的全干法处理生产线。
该生产线生产处理炉渣的能力为150 t/d,追求的目标包括经处理的炉渣能够符合相关技术要求,最大程度地予以利用,并尽可能地提取炉渣中的各类金属物。
生产线的初期工艺技术流程如图14-16所示。

图14-14 2003年建成的炉渣干法处理线(局部)

图14-15 2017年的炉渣干法处理线(局部)

图14-16 生产线初期工艺技术流程
生产线的核心部分是二台涡电流分选机,对经过粗细分级和高梯度去铁后的炉渣经涡电流分选机,分选出其中的非铁金属,同时获取粗(15~50 mm)、细(0~15 mm)二档未经水洗的炉渣。
多年的生产运行表明,该生产线初期的第一个重点目标已实现,经处理的炉渣性能能满足要求,由于未经水洗的炉渣保留了一部分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活性,应用于道路等各方面表现出令人满意的工程性能,如图14-17所示。

图14-17 以炉渣集料为原料的路基材料
同济大学等单位曾对十多年前采用该生产线加工的炉渣集料为原料的浦东某道路进行道路耐久性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性能均能满足要求。
全干法处理炉渣在分选细小的有色金属时,其效率受炉渣自身含水率等因素影响较大,前期细料中有色金属的回收率在30%~60%波动,之后做了一些改进:一方面在工艺上采取措施,稳定和调整进料的含水率,以尽可能减少炉渣细料黏结而影响涡电流分选机分选效率;另一方面,在细料进入分选机前,采用气流喷射分散装置(已申报国家专利),通过气流喷射加撞击的方法对黏结料予以分散(图14-18),以提高下道涡电流分选机对小颗粒非铁金属的分选效率。

图14-18 气流喷射分散装置示意图
1—料仓;2—鼓风机;3—气体喷射管;4—混合喷料箱;5—喷料管;6—可调控料装置;7—可调撞击板;8—分料箱体;9—可调支座;10—旋风分离嚣
为使炉渣集料能有更广泛的利用途径,对粗料部分进行了粒径改善的后续改造。同时,该基地还对分选出的有色金属展开归类分拣技术研究和实践。通过以上各项改造措施,该条炉渣处理生产线正在显示出全干法工艺的技术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