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溶盐含量及浸出

10.2.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溶盐含量及浸出

图10-4和图10-5分别出示了原状炉渣和处理后炉渣集料浸出液中的溶盐含量,主要是Cl-img。由于《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中并未规定Cl-img毒性浸出限值,因此我们对照《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相关质量控制限值对比分析其溶盐浸出水平。

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对原状炉渣,C1、C2、X和W样品中的Cl-img浸出浓度均低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A级排放限值,可以作为废水直接排入城镇下水道。J和P样品中的Cl-含量均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中的A级排放限值,低于B级排放限值,N样品中氯化物含量却严重超出C级排放限值,而这三个地区原状炉渣浸出液中img含量均低于A级排放限值。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相比,除X样品外,其他样品中Cl-含量均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值,其中N样品中Cl-含量最高,为1 030 mg/L,X样品中Cl-含量最低,为28.6 mg/L;除C1样品外,其他样品中img含量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值,特别是C2样品中,img含量仅为0.63 mg/L,远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值。

img

图10-4 原状炉渣中溶盐的毒性浸出水平

img

图10-5 处理后炉渣集料的溶盐毒性浸出水平

如图10-5所示,处理后集料浸出液中溶盐浓度与原状炉渣相比,Cl-img均有所下降,且其中img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值,而部分集料样品中Cl浓度未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标准。N厂炉渣集料浸出液中Cl-含量为404 mg/L,与原状炉渣浸出水平相比,湿法处理显著降低了Cl-浸出水平,约下降60.78%,且低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限值。P厂炉渣集料浸出液中的Cl-含量最高,为570 mg/l,高于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限值。J厂炉渣集料浸出液中Cl-浓度仍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限值,表明J厂集料仍处于被污染状态。C1和X炉渣集料浸出液中,Cl-浸出水平保持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控制限值。

通过对比处理前后原状炉渣和炉渣集料的Cl-img浸出浓度,可以发现处理后其浓度均有所降低。其中P炉渣浸出液中Cl-img浓度相较于其他炉渣下降幅度小,这主要是因为P炉渣采用的是干法加工方式,而其他炉渣采用的是湿法加工方式,Cl-img被转移到水洗污泥中,使得其浓度下降。

事实上,由于垃圾焚烧过程及炉渣加工方式均较为复杂,导致炉渣中矿物颗粒组分与重金属结合形式、重金属的形态也十分多样化,就炉渣环境特性评价而言,很难用一种评价方法准确界定炉渣的环境风险。影响炉渣中重金属浸出的因素很多,包括炉渣自身的理化特性、毒性浸出程序、浸出酸碱性条件等。为了更全面了解炉渣在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需要分析不同影响因素下重金属和溶盐的浸出规律,从而准确判断炉渣的环境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