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法的异曲同工
诊法是诊察疾病并做出判断的方法,临床诊法是中西医学对疾病进行干预之前的必经步骤,包括疾病诊察和诊断两个层面,中医诊察以望闻问切为方法,并强调四诊合参才能对病证做出最终的诊断。通过四诊,面对面收集患者体内发出的各种信息,了解患者病证发生的现状和过去、成因和转归,突出并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立的舌诊和脉诊体系。望闻问切四诊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病史搜集和查体过程,除舌诊和脉诊外,历代医家对问诊尤为重视。明张景岳提出“十问歌”,如问寒热、问头身、问胸腹、问汗出、问病史、问病因、问治疗经过、问月经史、问妇科病史、问儿科病史等,对问诊内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喻嘉言在《极闸人定议病式》中更是对病史和查体做了详尽规定:“某年某月。某地某人。年纪若干。形之肥瘦长短若何。色之黑白枯润若何。声之清浊长短若何。人之形志苦乐若何。病始何日。初服何药。次后再服何药。某药稍效。某药不效。时下昼夜孰重。寒热孰多。饮食喜恶多寡。二便滑涩无有。脉之三部九候,何候独异。二十四脉中,何脉独见,何脉兼见。其症或内伤,或外感,或兼内外,或不内外。根据经断为何病。其标本先后何在。”这些论述和要求系统反映了病史采集和查体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西医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月经史、临床表现等疾病诊察的主要内容。
西医物理查体以望触叩听为方法,除借助听诊器进行的心肺听诊之外,其余主要诊察内容在实质上与中医四诊都是相同的或相近的。近百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西医借助现代检测技术如显微技术、影像技术、内镜技术、生物电技术等,使疾病诊断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向纵深发展,为疾病的正确诊断提供了更多的客观依据,这也成为西医学的优势之一,而这些都可以看作四诊的延伸。
临床诊法另一个层面的内容是对四诊采集的资料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对疾病归属做出判断,西医同时还要明确病因、疾病阶段、疾病定位、疾病程度、转归趋势等,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取相应的方法;中医在明确中医病的同时,还要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三焦辨证等方法,分析证候的成因、病位、性质、程度、邪正关系及相应的临床表现等,然后确定为某“证”,据证立法、依法组方、据方选药,形成理法方药的诊疗体系,辨证论治也因此成为中医诊疗的重要特色之一。
由上述可见,中西医虽然在临床诊法的某些细节上存在着差异,但在一些本质理念和基本原则上却都是一致的或趋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