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整体与局部

八、整体与局部

整体观作为中医学的方法论,主要有三层含义:“天人相应”观、人与社会的整体性及人体自身的整体观。中医学历来强调健康就是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人体自身的完整协调统一。因此,强调整体观念、重视宏观调控、追求综合疗效作为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一直对中医学的学术发展产生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整体观是完全正确的。而当前主要的认识偏差是割裂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在片面强调中医整体观的同时,把中医重视细节变化、强调局部治疗的理念忽略了。

首先,在病证诊断上,中医学其实是更重视强调微观识病和局部辨病的。中医以望闻问切四诊为诊查疾病的主要手段,这一诊查过程要了解、观察和掌握各种不同疾病的不同局部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如对舌象的观察,舌体胖瘦、形态,舌苔厚薄、润燥与腐腻;对脉象要分辨脉体、脉率及部位;小便要分清、浊、白、黄、赤等不同;痰液要看稠、稀、黄、白或带脓血等。医生就是根据这些局部的细微变化来对病证做出整体的认识和诊断,对病症的性质、深浅、部位等进行具体的判定。

其次,在治疗上,中医学更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先辨具体疾病、具体部位、具体病变、具体证候、具体舌象、具体脉象,分别施以相应的具体治法,选择相应的方药,或实施针灸、推拿、熏洗、砭石、导引等治疗方法,从而使这些具体病症得以减轻或恢复。以痢疾为例,中医治疗痢疾先辨痢色,痢下白色或带黏冻者属寒、属气;白而为脓者属热;痢下赤色或纯血鲜红者属火、属血;赤多白少为热,赤少白多为寒;痢下紫黑色为瘀血等,观察细致入微。在治疗上湿热者予以清热利湿、行气导滞之法,用芍药汤;寒湿者治以温化寒湿,予胃苓汤加温化药等。这些具体的治法与方药所针对的主要都是疾病细微的具体病变。

就中医治法而言,每一法都有具体作用,每一方都有实际功效,每一药都有各自真实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适应证候。黄痰用川贝,白痰用浙贝;尿黄用竹叶,尿血用小蓟;便脓用白头翁,便血用地榆,便秘用大黄,腹泻用扁豆等,皆法有所对,药有所指。特别是一些民间验方效方也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病或局部证候设立的,不但疗效确切,而且经得起重复,是中医药真正的瑰宝。因此,中医临床疗效也往往首先体现在局部病变的好转,而这些局部疗效也正是实现综合疗效的重要基础。

当然,在这些针对局部病变的据具体法确立和组方的过程中,有时是需要整体观理念的指导的,而整体与局部的兼顾与结合则更为必要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