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位置的一致性
2025年08月10日
(一)解剖位置的一致性
中医学中的“肝”有两层含义:一为肝体,即肝脏器官本身;二为“肝用”,即肝的功能活动。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以阴阳来概括即“体阴而用阳”。历代医学家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与临床观察,已经对肝的解剖位置与形态形成比较科学的认识,许多论述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正确性。《灵枢》说:“阙……在下者肝也。”这里“阙”指的是胸廓,“在下”即指季肋部,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肝的位置在季肋部。《医贯》说:“膈膜之下有肝……肝短叶中有胆附焉。”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说道:“肝四叶……大面向上,后连于脊,肝体坚实。”滑伯仁在《十四经发挥》中说:“肝之为藏,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胁右肾之前。”中医学还从病理学角度阐明了肝脏的解剖部位,《灵枢经》说:“肝大则通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医宗金鉴》也说:“肝居膈下……经常多血少气。”
对于肝脏的形态与重量,《难经·四十一难》说“肝独有两叶”,《难经·四十二难》说“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文中所言四斤四两,原作二斤,两者平均取之则为1600克左右,与现代解剖学所言男性肝重1450克相近。
在现代医学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位于腹腔上部,大部分位于右季肋部,充满膈圆顶右侧的全部空间,小部分位于上腹部和左季肋部,除在上腹部的部分外,其余均被肋骨、肋软骨所遮盖。
综上所述,中西医学关于肝的解剖位置、形态与重量的认识都是基本一致的,中西医学对肝实体的物质认识是大致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