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
2025年08月10日
四、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
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原本强调的是中医学的预防为主的科学理念,近年来这一理念被不断拓而展之,扩而大之,成为学术界和国人最为热门的话题,久而久之,逐渐使人们形成了“中医治未病,西医治已病”的思维定式,有人认为中医学的宗旨就是治未病,是未渴而穿井,未斗而铸锥,反对在已病的行列与西医一较高下,有人甚至提出:“我们学习中医是就为了治未病,不是有疾病以后才找中医。”
这当然是对中医“治未病”的曲解与误解。
其实,“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为主的宏观理念,这一理念当然是完全正确的,我国于16世纪或更早些时候就已发明了人痘接种法,用来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是中医“治未病”的范例,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一贯主张反映了中医学科学思想的光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从预防医学角度而言,治未病并非中医的专利,西医也是要治未病的,西医之预防医学就是防止疾病发生,控制疾病发展,尽可能维护和恢复机体功能,最终维护和促进个体和人群健康的医学学科。其病因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和临床预防的三级预防理念和措施与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治未病的科学内涵异曲同工,如出一辙。特别是西医疫苗接种的广泛应用已使许多传染病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大大降低了发病率,如由于乙肝疫苗的普及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已由20世纪的11%强降至目前的7%,这应该算是效率最高、作用最确切的“治未病”吧!
可见中西医都是强调预防、重视治未病的,二者又何别之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