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病因和诱因,积极控制原发基础疾病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与诱因很多,适当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积极控制原发基础疾病是脂肪肝防治的最重要一环,临床治疗时应将病因与现证同时纳入辨证,标本兼顾方可提高疗效。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慢性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脏脂肪变性的重要原因,在治疗时应充分顾及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特点,进行抗病毒治疗、调节免疫治疗及护肝治疗等,使慢性肝炎恢复到最理想的状态,脂肪肝则可因之而减轻或恢复。因此,临床治疗与用药时往往会涉及清热祛湿、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滋肾养肝、疏肝健脾等多种治法,这些治法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针对脂肪肝,但针对病因的治疗又恰恰是最重要的,一味强调祛脂治疗、舍本求末显然并非相宜。
肝炎患者长期高热量膳食、大量静脉注射葡萄糖、过分限制活动等也是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医者应给予患者合理的膳食指导,肝炎恢复期,应合理补充营养,体力活动做到动静结合,以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约为50%—60%,脂肪肝伴发糖尿病者约为25%—36.7%。糖尿病时肝脏的脂代谢紊乱、脂蛋白的合成障碍、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是形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是脂肪肝最重要的防治措施。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许多降糖药物包括某些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如天花粉、泽泻等都具有一定的损伤肝细胞的作用,临床上应慎用,以防对肝脏造成新的损伤,对脂肪肝的恢复带来不利影响。
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是长期饮酒导致的肝脏脂肪堆积,其发病率近年来迅速增长,我国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已达23.34%,已成为我国脂肪肝的首位病因。研究表明,日饮酒量在160 g以上,10年内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92%以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除应劝告患者必须戒酒外,临床治疗亦可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解酒护肝药物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如葛根、葛花、枸杞子、生甘草、黄芩、白术、蒲公英、芦根等,对于提高疗效常有助益。
用药不当可引起各种类型的肝损害,脂肪肝就是常见的肝损害之一,不同药物引起脂肪肝的机制不同,但大多数是由脂蛋白合成和排泄障碍引起的。出现此类情况后应立即停用损肝药物,同时重用护肝解毒药物,如生甘草、栀子、连翘、大黄、白术、败酱草、板蓝根、女贞子、枸杞子、大枣、黄芩等,以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组织损伤,防止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发生,促使肝功能尽快恢复。
肥胖者脂肪肝发生率甚高,有资料表明肥胖者半数可有轻度脂肪肝,重度肥胖者脂肪肝的发生率可达61%—90%。不少学者认为,应当将肝内脂肪看作是体内脂肪的一部分,控制或减轻体重可使脂肪肝程度减轻,临床上除应告诫患者控制饮食、避免高热量饮食、适当运动外,临证时还可应用一些具有减肥功效的中药,如大黄、郁李仁、火麻仁、核桃仁、生地黄、当归等,此类药作用缓和,临床用之常可获效。
上述结论为我们对脂肪肝患者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参考这些临床结果使之成为脂肪肝辨证论治的有益补充,有效地阻抑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改善脂肪肝的远期预后意义是深远的。
以上四个环节对脂肪肝患者而言可因人而异,或有先有后,或有轻有重,有主有次,临床研究可根据不同情况,或单一环节调治,或多环节并举,这样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较易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