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性作用机制
2025年08月10日
五、复合性作用机制
中医注重整体观,在治疗肝纤维化时亦不忘从多个角度着手,研制出多靶点、多渠道联合作用的中药复方,顺应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原则。许多研究也表明,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有时是多面的、复合性的。姚树坤等观察了清肝化瘀口服液对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发现清肝化瘀口服液可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抑制Ⅰ、Ⅲ、Ⅳ、Ⅴ型胶原及结蛋白在肝内的沉积,并可使已形成的胶原重新溶解和吸收,其作用贯穿于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从而对肝纤维化有显著逆转作用。朱圣奎等发现,抗胶原散抗纤维化作用机制在于:一是活血化瘀,改善肝微循环血流灌注;二是使血锌浓度明显升高,抑制胶原生物合成的关键酶并提高胶原酶活性,促进胶原的降解。晏荣等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健肝(太子参、白术、扁豆、田基黄等)对肝纤维化有一定的防治和逆转作用。其机制在于抗炎和保护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的启动因素;免疫双向调节,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保护大肠黏膜,促进大肠吸收功能恢复,纠正机体蛋白代谢紊乱。
总之,中药在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与阐述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这些作用机制的揭示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可靠的药理学依据,从而可减少传统辨证用药的局限性,避免用药的盲目性,使中药治疗肝纤维化这一环节针对性更强。经过不断的观察、探索,不断总结证治规律与经验,可望发现更有效的方药,为防止肝纤维化发生及促使肝纤维化的良性逆转发挥应有的作用。